鄧九雲/【網路徵文短評】那些微小而閃亮的記憶

閱讀這些文章時,好幾次忍不住大笑出聲。

好像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滑臉書都是看動輒幾千字的知識長文,打開IG就是想讓搞笑的貓貓狗狗逼自己放鬆,偶爾進入Threads不是臭氣轟天的一言堂,就是搞不清楚真假的新聞大小事。如果真的想讀點輕鬆舒服的故事,還得翻找閱讀清單,選出一本天時地利人和、正對胃口的散文才行(但往往在選擇的過程,思緒就不小心被拉到別的地方了)。

繽紛版是我的起家厝——應該可以這麼說吧?魯莽地一口氣出了兩本書後,才開始在這裡學著怎麼好好寫散文。因為我是一個記性差又無法持續寫日記的人,當年在繽紛版的專欄壓力下努力記下了許多微小動人的人事物。每次回看,我都在心裡嘀咕真是還好當年勇敢接下這個任務。也因為這樣,我出現一種捨不得推稿的習慣,總覺得每一次的邀請,在絞盡腦汁之後的文字其實都是留給未來的自己。

比起作為一名評審,我似乎更是以「讀者」的標準選出這十篇文章。換句話說,內容第一,再來是文字。但這兩者往往也不一定分得清楚,好看的文章,通常權衡了兩者。因為都是生命故事,不外乎生與死,或小樂小幸,我儘量秉持「沒有哪個經驗一定大於哪個經驗」的立場去評選。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成一個圓,去比較圓的大小和弧度,有點像批評別人天生骨架與肌肉的質量。我更在乎的是經驗轉譯成的故事,是否讓閱讀過程順暢,以及讀完後留有一點餘韻。即便是很小的事物——蛋糕裡的覆盆莓、WiFi的使用者名稱、偷來的一碗蜂蜜、公車上奇怪的小手指、讓人拉肚子的鹹酥雞、陌生導盲犬的下巴⋯⋯在人與人的流轉之中,成了記憶中的「那一刻」。

那一刻,是我最常給學生出的寫作題目。後來延伸出一種猜情緒遊戲,來探索處境與故事的不同。處境永遠是相似的,而故事是從細節建立出角色的行動。放眼海內外,同一階層的處境大同小異,但細看故事是不一樣的。每個時代,每個地方,每個人一定都能寫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繽紛超連結‧網路徵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槍口下的機密任務

柏格利/【網路徵文優勝作】愛的把手

林比比鳥/一碗麵

汪漢澄/虛空之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