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薇/音樂讓我找回自己

一晃眼,竟已走入中年的門檻。回首過往二十載,總在職場與家庭之間奔波穿梭,滿腦子想著如何成為業績出色的好員工、溫柔賢淑的好妻子,還得是無微不至的好媽媽、體貼得體的好媳婦、孝順懂事的好女兒……為了達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標準答案」,我幾乎傾盡了所有時間與心力。日子像被織進了一匹永無止境的布,一針一線縫的是責任,抽不出一寸屬於自己。

某個黃昏的鏡中,我愣愣看著自己,驀然發現鬢邊的銀絲悄然攀附,眼底的神采也不再熟悉。我怎麼好像快要不認識自己了?

那是五年前的事。高中時期的學長突然聯繫上我,原來曾經一起吹奏青春旋律的管樂社學長姊們,想號召大家重組一支校友管。說是要重拾少年時光,但我心中卻滿是遲疑——指法雖記憶猶新,畢業後再未碰過樂器的我,如何有勇氣再次握起那支沉默多年的法國號?更別說,那枚專屬於自己的吹嘴,也早不知遺落在了哪段時光裡。

「吹樂器就像騎腳踏車,只要妳學過,就不會忘記。」學長好說歹說,我半推半就,便成了創團成員之一。

記得初次重新組裝起法國號那天,心情既興奮又惶恐,我試著依靠嘴唇深處的肌肉記憶吹出聲音,卻只聽見一聲聲陌生的嘶鳴,勉強吹出從Do到So的五個音階,刺耳得讓人羞愧。幸而學長姊們耐心相勸:「就像久未上場的運動員,也需要復健的過程啊。」

是啊,那就復健吧。我從最基本的音階練起,一個音一個音地重建與樂器的親密關係。然而吹得出聲音是一回事,要吹得動人又是另一門修行。演奏,從來不只是將音符與節奏對齊,更是將情感、意志、靈魂,傾注於每一個音之中。更何況,法國號本就是銅管中最難馴服的一種,稍一不慎,便會落入偏高偏低的音準迷霧。

每次走進母校的練團室,都是一場與時間搏鬥的挑戰。手指的靈活、嘴唇的肌力、肺活量、視譜速度,每一項都考驗著記憶與專注。更無奈的是,我早已不是那個過目不忘的年輕女孩,許多樂曲上周剛熟悉,這周卻又陌生如初見,困頓重重。

熬過數周的荒腔走板,半年後,我隨校友樂團參加了嘉義國際管樂節。兩年後,樂團舉辦創團。當我再度穿上正裝,坐在燈光璀璨的音樂廳舞台上,耳邊響起熟悉的旋律,那一刻的感動宛如潮水湧上心頭,所有的辛苦都化為值得。

我是真心熱愛演奏的。當我全然沉浸在音樂之中,那些日常堆積的疲憊與壓力,就像被法國號的音色一一帶走,換來的是一種身心同時放鬆的純粹滿足。音樂不只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情感的出口,它替我說出那些無法言說的疲憊與渴望。至今,我仍持續努力練習,正如火如荼地準備著今年度的音樂會公演。在忙碌的日子裡,為自己留下一段與音樂相處的時光,不只是療癒,更是找回自我、學會愛自己的方式。原來,真正的自己,一直在等待那一個願意回頭擁抱自己的靈魂。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音樂會 樂團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九里安西王/槍口下的機密任務

柏格利/【網路徵文優勝作】愛的把手

林比比鳥/一碗麵

汪漢澄/虛空之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