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薇/創作路上需要朋友
創作是種外人看來寂寥、自己腦子裡很熱鬧的工作,創作者可以對著空白文件檔熱熱烈烈敲下各種悲歡離合故事,一人分飾多角,自己哭自己笑,期望有朝一日不僅自娛還能娛人,此為創作之幸福。但在真實世界中,我們仍是對著一台電腦自言自語,日子久了不免孤單。「我到底在幹嘛?」「這樣真的有意義嗎?」各種內心叩問便會冒出來。若是再逢低潮,文學獎落選、補助失利、讀者給差評或客戶不滿意,還有可能灰心喪志,枯坐數小時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所以創作者需要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理解你的歡欣、悲傷和苦痛,沒有什麼比和同溫層抱團取暖大吐苦水更療癒的事情,相信我,說話是能量流動和情緒釋放,有益身心健康。擁有朋友的另一好處是良性競爭,例如設立比賽為共同目標,督促彼此齊頭並進,可比起默默耕耘有效多了。我還聽說過一種相互砥礪的方法,開立一社群,規定每人每日產出千字,為期一個月,除了保持寫作習慣、維持手感,還能積少成多。按照此方十天便能寫完一萬字,一個月後能寫出三萬字,相當於四分之一本小說,或一集電影劇本!是不是很美好?
創作者需要朋友,若朋友的水準與你不相上下,還能請對方幫忙看稿。即使是熟讀小說寫作攻略和編劇公式技巧的資深創作者也難免撞入死胡同,腦筋打結時而有之,所謂當局者迷吧?我曾經寫著寫著就把英雄旅程忘光光,旁觀者則是一眼看出問題,一棒敲醒盲點。另一種發生在我身上的狀況是「我覺得我有寫,但讀者看不出來」,這表示寫得不夠精準明確,需要旁人提點,此時朋友就派上用場了。
創作者當然需要朋友,若是處得來,還能考慮合作打團體戰。小說可能是接力創作,劇本則以「編劇組」之姿一塊工作。有夥伴的感覺挺好,有人和你一起哭、一起絞盡腦汁、一起歡呼,會議桌上有人相挺,改稿時有人陪你爬天堂路。伸出友誼的小手吧,這時代不流行文人相輕了,廣結善緣才是王道。唯有攜手共進,整個產業才會蓬勃共好。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