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黃瓜出沒!兩廳院邀藝術家羅智信《KnockKnock#1: 黃瓜》為表演藝術圖書館幽默加料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兩廳院 提供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兩廳院 提供

國家2025展覽登場,邀請國內知名當代藝術家羅智信創作全新作品《KnockKnock#1: 黃瓜》,以機械裝置敲擊玻璃牆面,幽默卻荒謬,無聲卻充滿劇場性,重新打開人們對圖書館空間與感官經驗的感知。展覽自7月2日至9月21日於表演藝術圖書館展出,期間亦將舉辦兩場周邊活動——7月12日《黃瓜是黃瓜?譜架不是譜架?-物件的延伸想像》,邀請藝術家羅智信與劇評人黃馨儀對談物件與空間的延伸想像;7月19日《Who is Knocking:藝術家羅智信與工程師鍾湫浤》則由藝術家與工程師共同分享跨領域創作背後的實踐歷程,開放觀眾免費報名參與。

《KnockKnock#1 黃瓜》展覽主視覺。圖/國家兩廳院

表演藝術圖書館策展行動

推動當代藝術進入知識場域,敲響觀看與思考的門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長期致力於推動表演藝術的知識推廣與感官體驗的交會,並於2023年啟動全新策展脈絡,邀請藝術家創作,期望鬆動場域邊界,擴展觀眾對表演藝術的觀看視角。此系列跳脫過往以經典表演藝術為主的策展方式,將圖書館視為創作與對話的空間,開放藝術家自由介入、回應館藏與場域,激發更多跨領域、實驗性的可能,也吸引更多元背景的讀者與觀眾踏入表演藝術圖書館。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圖書館不只是儲存、查閱資料的地方,而是一個能夠激發對話與想像的場域。我們希望透過藝術家對空間的回應與轉譯,引導觀眾從不同角度重新感受表演藝術的能量。」

(左:國家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右:藝術家羅智信)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藝術家展覽系列將圖書館視為創作與對話的空間,開放藝術家自由介入、回應館藏與場域,激發更多跨領域、實驗性的可能,也吸引更多元背景的讀者與觀眾踏入表演藝術圖書館。 2025年邀請國內知名當代藝術家羅智信創作全新作品《KnockKnock#1_ 黃瓜》,以機械裝置敲擊玻璃牆面,幽默卻荒謬,無聲卻充滿劇場性,重新打開人們對圖書館空間與感官經驗的感知。圖/國家兩廳院

在先前亦獲得好評於2023年展出的《歌劇卡拉OK》便是一例——藝術家陳以軒從歌劇詠嘆調出發,創作五首詠嘆調MV,將原文歌詞重新以音譯的方式轉譯為中文,並透過創意及卡拉OK元素,創造出既戲謔又深情的角色與敘事空間。作品不僅拉近表演藝術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也打開對經典文本的多重想像。

今年夏季登場的《KnockKnock#1: 黃瓜》,則由藝術家羅智信從圖書館空間環境出發,以新作機械動力裝置回應館外正在進行的兩廳院藝文廊道工程,強調界線打破與重組、有聲與無聲,以一系列動力裝置進一步深化圖書館場域與當代藝術之間的交流,也期待持續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

《KnockKnock#1_ 黃瓜》 。圖/國家兩廳院

《KnockKnock#3_ 手臂》。圖/國家兩廳院

《KnockKnock#5_ 天鵝脖子》。圖/國家兩廳院

羅智信以幽默物件打造無言演出

一場看得見、聽不清卻難以忽視的空間展演

《KnockKnock#1: 黃瓜》是一場由五組動力裝置構成的空間演出。藝術家羅智信以圖書館內部的透明玻璃牆為創作起點。這道玻璃牆讓觀眾得以望見原本隱藏於建築體後的鋼構立柱,卻也形成一種「看得見卻無法接近」的感知經驗,激發藝術家對空間邊界與視聽體驗的思索。

本次展覽中的五組機械裝置,分別驅動物件如黃瓜、章魚觸手、天鵝脖子、錘子、手臂,以觀者無法預測的節奏反覆模擬「敲擊」玻璃,彷彿在訴說一場無聲敘事。這些動作如同物件與空間之間的隱喻對話,結合著場館周邊不時傳來的藝文廊道工程聲響——那些「聽得見但看不見」的低頻噪音,也與作品產生背景上的共鳴,使觀者在觀看與聆聽之間,重新感知原本被視為中性的知識場域。

《KnockKnock#4_ 章魚觸手》。圖/國家兩廳院
展覽《KnockKnock#1_ 黃瓜》是一場由五組動力裝置構成的空間演出。藝術家羅智信以圖書館內部的透明玻璃牆為創作起點。這道玻璃牆讓觀眾得以望見原本隱藏於建築體後的鋼構立柱,卻也形成一種「看得見卻無法接近」的感知經驗,激發藝術家對空間邊界與視聽體驗的思索。圖/國家兩廳院
《KnockKnock#2_ 錘子》。圖/國家兩廳院

對羅智信而言,這些物件不是展覽的「道具」,而是與機構共同演出的「演員」。他擅長捕捉日常中的錯覺與荒謬,從現成物中重組現實,讓觀者在作品中看到熟悉的線索,又察覺那微妙偏離的現實。

從利物浦雙年展到詹記麻辣火鍋——羅智信橫跨劇場、空間與當代日常

羅智信,活躍於當代藝術與劇場空間領域。作品曾登上英國利物浦雙年展、美國紐約市⽴皇后美術館、台北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等;近年知名個展《像是⼀個夜店的⼩便⽃》曾登台北市⽴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中⼼,創作橫跨雕塑、裝置、氣味、物件與空間設計。他也長期與劇場合作,如臺北藝術節、新點子實驗場等,作品往往以敏銳的幽默感與材料實驗打開觀眾對現實的感知方式。近年他亦擔任詹記麻辣火鍋空間美術指導,以藝術視角介入飲食空間,展現豐沛跨界創作能量與文化洞察。

藝術家羅智信表示:「我對攪動空間的性格、挑戰其耐受的邊緣特別有興趣。所以我很興奮能夠在一個圖書館裡頭做一件與聲音有關、甚至是噪音的作品。」這些無聲敲擊與場外低頻工程聲形成特殊的「共奏」,不僅回應建築本身的歷史與變動,也邀請觀眾重新思考日常空間的感官經驗與記憶。

藝術家在圖書館內佈展實況照。圖/國家兩廳院

藝術家羅智信表示:「我對攪動空間的性格、挑戰其耐受的邊緣特別有興趣。所以我很興奮能夠在一個圖書館裡頭做一件與聲音有關、甚至是噪音的作品。」這些無聲敲擊與場外低頻工程聲形成特殊的「共奏」,不僅回應建築本身的歷史與變動,也邀請觀眾重新思考日常空間的感官經驗與記憶。圖/國家兩廳院

讓藝術與想像進駐圖書館,重新開展表演藝術的感官對話

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相信,圖書館不僅是保存歷史的所在,更是一處激發對話與想像的場域。透過羅智信此次創作,看見藝術如何以物件與空間共構一場無聲卻深刻的敘事,召喚觀眾對聲音、視覺與劇場邊界的再思與感知。也期待每一位踏入展覽的觀眾,能在熟悉的圖書館場景中,發現意料之外的陌生視角與感官經驗,更多展覽簡介與講座資訊歡迎至兩廳院官網查詢。

對羅智信而言,這些物件不是展覽的「道具」,而是與機構共同演出的「演員」。他擅長捕捉日常中的錯覺與荒謬,從現成物中重組現實,讓觀者在作品中看到熟悉的線索,又察覺那微妙偏離的現實。圖/國家兩廳院

展覽資訊

《KnockKnock#1: 黃瓜》

展期:2025年7月2日(三)至9月21日(日)

時間: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20:00;週末 12:00–20:00

地點: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

休館日|8月1日、9月1日

入場方式|免費自由參觀

官網|

周邊活動資訊

展覽漫談|《黃瓜是黃瓜?譜架不是譜架?-物件的延伸想像》
藝術家羅智信擅長捕捉日常生活間不穩定的、虛幻或甚至妄想的時刻,創作媒材多元,涵蓋陶土、樹脂、金屬、現成物與香味等素材,作品常以荒謬語彙重新組合日常事物,重製另一種現實。
本次活動將會從「物件」展開對話,羅智信將會分享過往創作中現成物的使用、如何透過轉化呈現物件另一層意義、本次展覽中物件造型的思考脈絡;另外也邀請劇評人黃馨儀和我們聊聊物件劇場、劇場中的物件意涵轉換。串聯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探討物件背後的多重涵義及想像空間。

時間:7月12日(六)14:00–15:30

地點: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

與談人:藝術家羅智信、劇評人黃馨儀

主持:兩廳院藝術推廣組展覽策辦黃翔凌

分享會|《Who is Knocking:藝術家羅智信與工程師鍾湫浤》
藝術家和工程師如何在雕塑與機構之間的設計來回整合?藝術的浪漫與技術的現實如何達到平衡?光鮮亮麗的作品背後是木結構設計、機構設計、3D列印、電路設計等等實務,藝術家羅智信與工程師鍾湫浤將和我們分享本次展覽作品背後的血淚史。

時間:7月19日(六)14:00–15:00

地點: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

與談人:藝術家羅智信、機電整合工程師鍾湫浤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兩廳院 表演藝術 圖書館 裝置藝術 藝術家 文化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連續五年、史上規模最大!《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以夢境入題,逾400件作品為生活灑一把糖

黑嘉嘉訪故宮「碁人弈事」特展 盛讚仕女對弈圖、試玩AI古棋對局

桃美館夏日特展一次看:橫山書藝館、兒童美術館展覽亮點與限定活動

故宮北院「碁人弈事」暑期強檔登場 揭開圍棋千年文化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