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男兒身,卻用女性外表在職場闖蕩15年;他是機械背景,卻成為設計領域的藝術總監;他是專科學歷,卻擁有年收百萬的講師身價!從飽受質疑的不一樣,到出類拔萃的不一樣克服學歷,克服外在,克服成長背景的一切限制只為了成就從小夢想的自己...
「沒有主動,就沒有任何事情會自動發生」
他是男兒身,卻用女性外表在職場闖蕩15年;他是機械背景,卻成為設計領域的藝術總監;他是專科學歷,卻擁有年收百萬的講師身價!從飽受質疑的不一樣,到出類拔萃的不一樣克服學歷,克服外在,克服成長背景的一切限制只為了成就從小夢想的自己...
你可能不會相信, 我在國小、國中時期, 測出來的智商只有六十五,是全班當中最低的一位!知道結果的我,心情非常低落、非常難過,甚至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活下去的資格,再加上對於性別認同的糾葛,我對自己更是徹徹底底地否定!
多努力一點,就可以多擁有一點
我這個「笨蛋」,就這樣在老師看不起、同學瞧不起的狀況下長大,我很早就放棄了念書這件事,甚至打從心底厭惡念書─既然我這麼笨,又何必念書來證明自己真的很笨呢?於是我考試交白卷、拿個位數交差,渾渾噩噩地度過學校生涯,用幾乎完全放棄的態度參加聯考,考了個敬陪末座的分數,隨便進了間學校就讀。
這個世界對於我「笨」的定義,不外乎就是學科考試不如他人。不會計算數學方程式,不會背誦唐詩宋詞,歷史事件的發生年代更是把我弄得一頭霧水;每當我緊盯著書本,就忍不住開始自我質疑,有那麼一段時間,這種自卑幾乎快要淹沒我的整個人生。
我意會到自己不該是個笨蛋的轉捩點,就在於專科某位老師與我分享了一句話:「世界上所有的天才,都曾經被當成笨蛋。」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先前卻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我不確定他這句話的出處跟依據,但就是這句話改變了我,在我心頭縈繞好久、好久、好久。
從那時候起,在我把自己當成笨蛋的同時,我也想著要怎麼樣才能讓人覺得聰明。專科時期,我不斷想著在學校內學到的各種專業,我既不是頂尖優秀、更沒有名校背景加持,有什麼立場去跟別人比較?到底有什麼優勢,是我應該找到卻沒找到,然後可以轉化成我未來發展趨勢的呢?
當笨蛋找到舞台,就可以變成天才
後來,電腦成為我這個「笨蛋」找到舞台的開始。我本來就很喜歡玩電腦,對於螢幕上的介面、設計、顏色等都特別感興趣,加上性格孤僻又沒什麼社交活動,所以就這樣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開始了研究軟體的日子。
從那刻起,在別人眼中反應慢、不聰明的我,慢慢替自己堆砌出一些優勢,奠定了一些基礎,而且就是這樣的不起眼,讓我找到一種不一樣的生存之道。如果當初我的課業表現不夠「笨」,或許我根本不會和電腦結下這樣的緣分。
是的,不論現在還有沒有人覺得我笨,我依然認為,在某些領域我的確很笨,但至少我知道在某些擅長的領域,有人需要我、有人認同我、有人接受我,而這就是讓我變得聰明的開始。
笨與不笨的定義因人而異,所以不該由別人來定義,應該要由自己來定義。自己決定自己的高度,自己決定自己想要的人生,最後,自己相信自己在某些領域的能力,同時不斷向上提升,最後成為那個「曾經被當成笨蛋的天才」。
如果在職場或學校,你也曾經遭受過類似的批評,被別人說反應慢、不夠聰明、不夠機靈等等,先不要急著接受這個說法,畢竟哪個人沒有笨過?只是每個人在不同領域或層次,都會被擁有相對優勢的人看輕罷了。即使你某件事真的做得不夠好,那麼知道自己有多差,反而不是一件太差的事情,這樣你才能知道還有多少事情需要加強、提升與改善。
不要因為覺得自己很差而感到不堪,更不要為此自我放棄。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有著同樣的標準或條件,正是這樣才讓我們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試著找出自己的特色,找出自己能發揮優勢的領域,並且持續、長期地去強化、耕耘,一定能找到讓自己變得重要的那條路。
在不擅長的領域被人看輕,並不代表你不夠好,也許只代表你「不一樣」。你的優勢和其他人不一樣,所以在這裡得不到掌聲,必須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才能聽見世界為你準備好的喝采。
本文摘自《我,選擇不一樣:人氣部落客紀香讓自我價值翻倍的3堂課》/ 商周出版
在這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做著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絕大多數人只是依循著環境、家庭、社會的引導,選擇了一份能夠餬口的工作來度日。我曾經踏進創業這條路,試著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希望能選擇讓自己開心一點的人生,但這條路卻也十分不容易。
創業的確非常寂寞孤單,即使遇到公司狀況很差、營運狀態不理想、營收遠遠不如預期,還是要強打起精神繼續走下去。我不敢說自己有多理解創業的艱辛,但我敢說對於一路上的人情冷暖,有相當程度的體悟。
不是每個人都看好你的商業模式,甚至可以說,有一大堆唱衰的人在旁邊敲鑼打鼓,而更重要的是面對來自股東或投資人的沉重壓力,那是三言兩語很難說清的殘酷。
好聽的聲音永遠最殘酷,要聽的是自己的聲音
然而,最殘酷的還不是那些咄咄逼人的唱衰者,反倒是那些只會鼓掌叫好的人最可怕!上一次創業帶給我最深的印象,不外乎就是許多正面的聲音,例如「你們的商業模式很棒」、「我對你們的團隊有很高的信心」、「台灣這種服務不多,看來你們的成功機會很大」之類的評價,讓我們深深陶醉在成功的假象之中。
有一位飯店界的大老曾經說要投資我們,過來談了好幾次,而且很認真地跟我們交換想法,一直鼓勵我們所做的事情,當時我們一度以為真的做對事了。幾次會議過後,他允諾投資我們,並會協助我們強化與整個產業之間的關係。
沒想到,幾個禮拜過去,這位大老都沒有再出現,等再次聽到他的消息,卻是他拿著我們先前的想法成立了一間新公司!當時我們整個團隊都遭到相當大的衝擊,聽著他在媒體面前暢談的服務如此熟悉、如此深刻,但那明明就是來自我們的構想!然而缺乏地位、缺乏資源的我們,卻只能啞口無言。
其中一位夥伴試著打電話給那位飯店大老,卻完全無法聯絡上對方。我們知道,這次的投資計畫應該是泡湯了,而過去的我們卻活在美夢裡,一味認為這個商業模式可行,只是需要時間經營,於是依然故我地堅持下去。
選擇創業,就好像吃了顆糖,一開始吃在嘴裡甜甜的;只是嘗久了,味覺也慢慢麻痺,吃起來已經沒有那麼地甜,甚至還會有些苦澀,只是發覺的時候已經晚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好硬把它含在嘴裡,苦在嘴中、痛在心上,有苦難言。
做喜歡做的事情之前,要先面對現實
有時候,開創一個事業可能只是一瞬間的靈感,但是經營一個事業卻要長期穩定地進行。每個人多少都可以想出一些能夠賺錢的點子,可是每一個點子或靈感的問題不在於能不能執行,而是當實現了一部分後,必須面對的穩定經營。
最近跟一些創業育成中心的朋友聊到,有些人常常只有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認為可行就去做了;卻沒有意識到可能有很多障礙要突破,所以就這樣且戰且走,直到最後一刻才發現根本站不穩,那時候想要伸手求救,恐怕就來不及了。
曾經,有位朋友這樣跟我說著理想中的商業模式:「我最想做的,就是設計出一些前衛的數位藝術作品,然後弄個位在一樓的門市,把設計出來的作品掛起來供人觀賞,如果遇到賞識的人,可以共同議價,只要價格談攏就成交!
我聽完他的想法,當下就問:「這跟美術展覽館、展覽會場有什麼不一樣?」
他說:「不一樣,因為我做的是數位藝術作品啊!」我又問他:「那你賣出的形式是什麼?」
他說:「我會把這些數位藝術作品利用高畫質列印出來,讓客人觀賞,這就是我賣的商品。」
其實,這類型的點子從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口中說出來,我並不會太意外,但是在鼓勵人們追求夢想的同時,我還是會很老套地跟對方說出那句話─「請先面對現實」。
想成就任何類型的夢想,不經過社會、市場的淬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扼殺那些看似不可能、卻蘊含著創新種子的夢想,也是一種罪惡。所以,我往往會用婉轉的方式,試圖將一些市場現況點出來,期望或多或少帶給對方不一樣的看法。
的確,我們可以從絕大多數的錯誤經驗中學習成長;或是從中磨練自己的商場敏銳度;甚至藉此逐步調整到正確的軌道上。不論是什麼樣的狀況,必然得跨過的關卡,不外乎就是從做中錯、錯中學、學中再錯再學。
那位想做數位藝術設計的年輕人,靠著接下大量的案子賺了一筆錢,在高雄頂下了一間店,才剛開始往預想的目標走,結果卻走不到三個月就收起來了。
原因之一是,他必須靠接案來支付店面的營運成本,所以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客戶的案子上,根本沒有時間跟心思分給這家店;其次,他也沒有時間去設計出符合原先期待的數位藝術作品,畢竟是要掛出來賣的,沒有三兩三,哪敢上梁山?
再來就是,那間店門可羅雀,有如一間蚊子館,根本沒什麼客人會上門,加上他沒有太多操作行銷的想法,本來想把行銷外包給公關公司,可是計算機拿出來敲一敲之後,又只好放棄這個念頭。
最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他決定結束營運那間店。他承認,人力只有他一個,這件事情只有他想做,他又不可能一個人邊接案、邊經營這間店,至少從前三個月幾乎沒客人上門的狀況來看,這不是他短期內應該做的事情。在這句話說出口之前,他大概花了兩百五十多萬做裝潢,結果卻只能頂讓給他人。
想做自己期待中的事,不只要有時間、能力與資源,更要有選擇和判斷前方道路的能力,還要有勇於承擔錯誤跟失敗的魄力,當然最重要的是─注意這件事的生命線會有多長,這也是最常被忽略的關鍵。
一時的靈感和才智起不了大作用
「一時的靈感與才智起不了大作用。」臉書創辦人佐克伯(MarkZuckerberg)曾經這麼說,這句話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我也常常認為自己有很多驚天地、泣鬼神的想法,興致一來,甚至可以講個通宵;然而,要實現一個想法或靈感,並沒有那麼容易。
當我們陷入了那種唯我獨尊的世界裡,不論自己談什麼、想什麼、講什麼,都覺得是偉大到難以忽視的點子,誰的意見都聽不進去,誰的話語都僅供參考。
不想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裡,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悲觀地承認,自己有九成的機率一定會失敗,先去熟悉那九成的失敗,習慣與失敗為伍,再去全力追逐那一成的成功。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很甜美,也很可以很苦澀,全看你如何在實現它的過程中找到平衡。
找到自己希望實現的某件事之後,要先煮沸十分滿的熱情,再用現實潑灑兩成的冷水,找到靈感與現實之間的平衡點,才有更大的可能得到甜美的果實。
本文摘自《我,選擇不一樣:人氣部落客紀香讓自我價值翻倍的3堂課》/ 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