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經50.閱與路/王聰威:做文學刊物是給沙漠澆水,但它真的會長出花來
在這次採訪中,我們給《聯合文學》雜誌的總編輯王聰威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請暫且放下總編身分,想像自己是名書店店長,那麼您會將聯文雜誌上架到書店裡的哪一區?
我們得承認,設計這道題目其實頗有心機,因為一個人生活的環境、交往的朋友、消費習慣,都反映著他是個怎麼樣的人,而雜誌很可能也是如此。
「應該是次文化區。既面向生活,又具有專業性。」王聰威答道。隨後他又補充更具體的例子:可能會和《Pen》、《BRUTUS》那樣的日本雜誌歸類在一起。
文學一詞總喚起人們嚴肅拘謹的想像,作者力求在裡頭反映某種現實——聽起來與「次文化」一點也不搭嘎,但這正反映了創刊於1984年的聯文雜誌,在過去四十年尤其近十年間的蛻變。從早期專注純文學內容,開辦全國巡迴文藝營,再到不畏批評逐步擴大題材面向,以及推出「聯合文學寫作學校」,聯文雜誌反映了台灣文學生態的轉變,也是當代文化多元樣貌的縮影。
「我認為文學雜誌必須兼顧『文學』及『雜誌』兩個面向,不光只有作家、文學愛好者喜歡看,一般讀者也會因為感興趣的知識主題而願意一翻。」
因為喜歡文學,所以生活變得不一樣——這句在2009年聯文雜誌改版時推出的口號,其實涉及了對雜誌本質的思考及定位調整:文學並不高居廟堂,反而可用來妝點瑣碎的生活,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生活風格。經年累月的薰陶不亞於思想武裝,當內化足夠,便可以憑此探索文學以外的世界。
文學,不僅讓生活不一樣,還是丈量世界的尺度。在這個脈絡下,日系漫畫如《進擊的巨人》、《灌籃高手》,以至於選物、咖啡、流行樂團等過往文學雜誌少碰觸的題材,都可以堂堂入駐。「因為人生不是只有文學,但作家相較其他人,更可能將文學的視角代入生活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無論是電視電影、照片,都能從其中一個元素引發情節或敘事方面的聯想,進行分析。」
王聰威回憶,2014年聯文雜誌改為全彩印刷是一次解放,視覺質感的躍升給了企劃發想者更多付諸實踐的空間,加以青年編輯對流行文化的敏銳洞察力,都令聯文雜誌在維持「保留文學特色,引入其他領域內容」路線上做得更好。可以說聯文雜誌的內容之所以如此豐富亮眼,新生代編輯、視覺設計也得記上一功。
與一般人對雜誌社的印象迥異,如今的聯文雜誌,是個包含雜誌部、專案部、整合行銷部及視覺設計部四個部門的文化品牌。各部門均有對外業務,並非獨沽社內雜誌一味,「如今雜誌本身已經不再是品牌唯一被辨識出的產品。」
最顯著的例子,是聯合文學寫作學校的寫作品牌與森永牛奶糖多次聯名,以及與全聯福利中心合作的「閱讀麵包嚼文學」企劃。跨界嘗試看似腦洞大開,卻也玩出新鮮趣味感,既為他家品牌產品加值,也符合聯文雜誌以文學滲透生活的理念。
換言之,雜誌雖然是聯文雜誌旗下歷史較悠久的產品,但各個發展獨立產品服務的部門,同樣共享品牌精神及光環。
王聰威也不諱言,當前社內面臨的困境是雜誌銷售數字下滑。由於網路社群媒體進逼,即使是相對需要時間醞釀的藝文內容,這個世代的讀者也冀望能時時掌握第一手動態。然而我們也毋須抱持全然悲觀負面的態度——王聰威指出,單就網站流量、社群觸及度,聯文雜誌的影響力已超過社史上任一時期,更遑論與零嘴麵包的聯名企劃,在在顯出這份有數十年歷史的文學刊物的嶄新活力。
而最讓他意外的,是即便實體月刊的影響力不復既往,許多人依舊會為自己的作品被刊載在文學雜誌上興奮驕傲。「我當然很驚訝,但也非常高興!原本以為自己是在沙漠裡澆水,但黃沙中真的長出花來。」王聰威笑著說:「發現自己主編的刊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影響到其他人,甚至進入編輯這行,每次聽到這樣的回饋都感到很特別,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可以說,聯文雜誌的演進,也是整個社會文化格局的演進。在《聯合文學》雜誌邁入40周年、聯經出版50周年之際,他感激聯經出版過去適時對聯文雜誌伸出援手,接納陌生的團隊,並給予極大的自由度。「如果要給聯經五十歲生日一句祝福,我會希望聯經永遠保持開闊的心胸。我也相信,這樣的胸襟能讓聯經在未來持續保有競爭力,為台灣出版業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慶祝聯經50周年!7/15前,聯經全書系任選兩本即享85折優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