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明玉/如果無花果有臉書
記得春末,網室的小番茄隨風搖曳,當時瞥見幾枚墜落泥地的紅黃小果,逐一拾起檢視,硬挺著堅持落土不爛的模樣,心下一動,全都裝進桶子裡,和之前採收那些混成一片,像是從來沒有分別的樣子。
摘小番茄可比採收菜園其他蔬果有趣。
如同唱KTV最後那一分鐘卻還有一首五分鐘的歌尚未結束,小番茄季節的尾聲則以為這首歌終有唱完的片刻,沒想到,定睛遠望,那方蜿蜒雜亂的枝藤居然還躲著幾顆黃澄澄的桃太郎呢。
說到菜園邊陲的果樹區,植有幾棵紅心芭樂和甜柚,其中還有幾株友人餽贈的無花果,之後J又阡插出幾株新苗,盛夏途經此地,總要食指點兵算計所有垂掛樹叉綠寶石般的果實,儼然得意洋洋的無花果富翁。
最近後知後覺知曉,實際上我們吃的不是無花果的果實,而是整個花托、花朵和花蜜,膨大的肉質花托裡藏著雄花和雌花。像是榕樹的果實和無花果的形狀非常相似,以及能擠出黏液暱稱假愛玉的薜荔,同樣也是植物構造稱之為「隱形花序」。
隱形花序讓我想到東漢崔瑗的詩句,「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不炫耀內涵,不賣弄甜香,嘗過無花果滋味的人常津津樂道,無論長在多貧瘠的土地,它總是靜靜地充實內在,並且不張揚地默默長成累累碩果。
這源自中東、小亞細亞的水果,幾年前初次在新疆品嘗,各種品項的葡萄乾和肥厚無花果乾密密實實鋪滿整個大巴札市集,若有密集恐懼症者請務必走避此處。
爾後至希臘和土耳其旅行,發覺無花果樹居然與台灣隨處可見的小葉欖仁是同等路樹等級。但最令人驚訝的冷知識是無花果五指狀寬大的葉片,竟然是亞當夏娃重要部位的遮蔽物。得知這無用的田園花絮,每逢路經無花果樹,見它寬闊的葉為果實遮蔭,便不爭氣地在腦海浮現創世紀神話的馬賽克情景。
不過,植物若能聽懂人話,我想說句知心的,無花果的剖面實在麗質素顏,彷彿心中躺臥桃色菩提葉,尚未碰觸,便感到神秘不可言喻的滋味,縱然經過與我等身高度的果樹植株,仍禁不住分泌唾液與慾望。
我抑止不了手指不敬的偷摸一下無花果渾圓屁股,但只有,偶爾很想吃的時候啦。
種什麼吃什麼,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J曾這麼說。
想到這裡,我又伸出食指戳了一下無花果的臉,像是很熟的老朋友在臉書重逢,那種戳一下,如果無花果有臉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