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這回事】李彥達/生物的時空膠囊

聯合報 文/李彥達(環教推廣暨棲地營造師)
雖然看起來數量繁多,但這其實只是基礎的工具喔。照片提供/李彥達(環教推廣暨棲地營...

「製作標本難嗎?」

投入生態與博物館領域後,曾有夥伴對我提出這個疑問。其實,標本的形式百百種,就如同繪畫一般,可以是隨興的塗鴉,也可以是名畫《蒙娜麗莎》。

自製我的標本繪本

我的第一組標本完成於國小的昆蟲飼養課。與溫馴的蠶寶寶相比,螳螂的外型和捕獵行為更吸引我,在祖父母的桑椹園中一發現牠的身影,立刻吵著要帶回家養。嚴苛的父親在孩子胡攪蠻纏下終於鬆口,承諾如果我可以正確回答螳螂壽命有多長、需要吃什麼、飼養空間怎麼布置,他便同意我飼養,還會購買所需器材。我立刻在當周完成了任務,甚至連螳螂的名字都取好了──小刀!如今回想那時查找資料的過程,很羨慕現代孩子有社群媒體,搜尋關鍵字就能閱讀相關圖文,瀏覽前輩們的經驗總結。

藉由針的輔助,找到最佳姿勢。照片提供/李彥達(環教推廣暨棲地營造師)

到了飼養課程的期末分享,我迫不及待在同學面前展示成果,尤其是那本自製的「標本繪本」。裡面除了歪七扭八的字與蠟筆塗鴉之外,還貼了小刀部分「剩食」。螳螂是肉食性昆蟲,我隔三差五就到附近綠地找大花咸豐草,用捕蟲網採集訪花的小昆蟲。小刀特別喜歡擁有肥美身軀的蝴蝶,但對蝴蝶斑斕的翅膀則興趣缺缺,遺棄於飼養箱底部。

就這樣丟棄翅膀非常可惜,我與家人決定排列出牠們的前翅與後翅,再用透明片與膠密封保存,寫下簡易的資訊放在繪本後方,如:某年某月某日,小刀午餐。繪本裡不只有蝴蝶,還蒐集了蚱蜢、蜻蜓等不同型態的翅膀。至於最後小刀有沒有成為標本呢?答案是沒有,我心心念念要把牠放回野外,希望牠多生些小螳螂,所以又送回了花蓮的桑椹園。

大鳳蝶後翅上的鱗粉,如同星辰一般閃爍。照片提供/李彥達(環教推廣暨棲地營造師)

長大後我曾翻箱倒櫃想找出這本兒時回憶,可惜一無所獲。不過,即便找到了,考慮到當時對標本的保存一無所知,大概不是發霉就是被蛀蟲毀損吧。

牠曾經存在的證據

與小刀的往事,令我未來更謹慎面對標本的製作細節與保存。

那麼,理想的昆蟲標本該如何製作呢?我們會用到標本針、解剖刀等基本工具,至於進一步搭配何種材料,則仰賴個人經驗與觀察力。腹部肥大且顏色翠綠的昆蟲,如螳螂、竹節蟲或蝗蟲,建議將容易腐敗而導致變色的內臟清除,再用棉花等填充,貼近其存活時的姿態。碰上凋亡時翅膀收摺的蜂或蝶,若想展示其翅膀花紋的模樣,可使用珍珠板搭配展翅壓條固定;記得過程中儘量使用軟鑷子拉動翅膀前緣,避免因徒手導致鱗粉掉落或沾上指紋。如果想將孩童喜愛的甲蟲標本足部對齊,呈現氣勢,不妨選用有網格的板子,或在腳下加一塊襯墊……說到底,每位標本師都是在經驗的累積中發展拿手絕活。

若保存得當,五年以上的標本仍可熠熠生輝。照片提供/李彥達(環教推廣暨棲地營造師)

而無論製作時多麼用心,倘若想長期維持標本的色彩或形態,良好的保存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在空間與經濟允許下,選擇合適的防潮櫃與標本箱,搭配樟腦丸等,將大幅降低被蟲蛀的風險。

我在撰寫本文的期間,重回兒時抓昆蟲的地方散步,該地的雜草已被整理成瓷磚路面,沒再見到蝴蝶等生物了。這亦提醒我,要是製作當下就留意到保存方式,說不定能進一步檢視當時抓的是何種蝴蝶及蜻蜓,也能成為該物種曾生活在那的證據。

儘管做標本非常有趣,且可以在製作過程中透過不同角度再次欣賞牠們的美,但別忘了要有良好的棲地,才能孕育豐富的生物族群。

得空時多到戶外走走,留意並愛護那些綠地以及它上頭的住民吧。

上方四隻為同一種生物,透過不同藥劑進行保色。照片提供/李彥達(環教推廣暨棲地營造...

延伸閱讀:標本這回事

黃瀚嶢/最大的植物標本

李彥達/生物的時空膠囊

威達/透明生物標本,讓海洋不再陌生

Wendy/從一堆羽毛到有條理地吃雞翅

周可薇/穿山甲的悲歌:從路殺到標本館

標本這回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