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漢澄/薩滿的腦
演技與出神
韓國電影《破墓》非常叫座,是2024年韓國最賣座的影片,累計觀影人次超過了《屍速列車》,在台灣也受到許多觀眾的青睞。如果單以恐怖片的眼光來看,其實它的恐怖程度平平,沒有多嚇人。它成功的原因,我覺得是能把許多韓國的民間信仰、風水、習俗、傳說,與歷史要素融為一爐,並且在一些儀式的操作細節上十分到位。對從小就耳濡目染的韓國以及其他文化淵源類似的東方國家觀眾來說,感受親切,也更能入戲。
電影中有一場很精采的戲,是女主角巫女花林(金高銀)在助手峯吉(李到晛)的配合下舉行跳神儀式,好鎮住墓中可能存在的邪靈。過程中助手擊鼓,巫女進入一種恍惚狀態,持續的舞蹈,並做出種種儀式動作,有時發出呼喊,對客觀世界發生的一切似乎知覺又似乎不知覺。這類儀式,台灣人應該也很熟悉,但未必知道它是怎麼回事。內行看門道,這種信仰與儀式的形式叫作「薩滿」(shamanism),而巫女或巫師在儀式中進入的這種狀恍惚態稱為「出神」(trance)。
所謂的「薩滿」並不是一個特定的宗教,而是一種比當今世上所有主要宗教都要早好幾萬年出現,並且流傳遍布全球的信仰系統。薩滿信仰在世界不同區域的儀式型態與外表裝束因地制宜,各有不同,但共通的核心則是巫師有能力(有時藉助致幻藥物,或者鼓聲、音樂)屏除客觀世界的干擾,「出神」而進入自我的心靈境界。至於在這幻境當中會遇到誰(神明、祖靈、動物靈等),受到何種啟發,進而為自己及他人帶來什麼效果(治病、預言、感動等),則取決於該地該族群的歷史文化背景了。
「出神」狀態的特徵,是出神者當下仍有意識,對周遭的環境刺激仍有知覺,但知覺的範圍與程度窄化,屏除掉不必要的干擾。同時相對的,他內在感受與自我知覺擴大,超越一般的理性思考,接觸到俗世之外的某種「靈」進而受到啟發,有助於解決人的各種問題。許多精神疾病患者也都有出神的體驗,但薩滿巫師的出神與類似病徵最大的差別在於,巫師的出神是能夠完全自我控制,要來就來,要停就停的。
那麼,在薩滿那樣熱鬧非凡,多采多姿的儀式當中,巫女或巫師煞有介事地進入「出神」狀態,為他人帶來重要的超自然指示時,我們難免會好奇(並且有點沒禮貌地)問一句:她(他)們是不是「裝」的呢?比方說金高銀與李到晛演得那麼傳神、那麼有說服力,如果她們演上了癮,「戲外搭檔」,到一個沒人認識演員金高銀跟李到晛的地方設壇營業的話,豈不一定門庭若市,誰會知道金高銀是「假」巫女呢?進一步說,她發揮出的法力與造成的功效,有沒有可能還遠勝過大部分的「真」巫女呢?
出神腦科學
這個尷尬的問題,光憑觀察很難回答。因為如上面所說,旁觀者看到聽到的是完全一樣的儀式,完全一樣的行為表現,怎麼有辦法判別誰是「真」的,誰是「演」的呢?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只看得見人的外表行為,而看不見他腦部活動。
然而,科學卻可以讓我們看見腦部的活動。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腦科學團隊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他們找來十五位很有經驗的薩滿巫師,每一位都能夠在鼓聲的引導之下自發性地進入出神狀態,或是選擇不進入。科學家給他們聽標準的薩滿儀式鼓聲,請他們選其中幾次進入出神狀態,其他幾次則不進入,但放空不特別起什麼念頭。用功能性磁振造影實時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然後比較出神時與沒有出神時的大腦活動有何不同。換句話說,想看看巫師的出神要動用大腦的哪些部位。
結果發現,出神時大腦的特異變化集中在三個區域:後扣帶迴皮質、背側前扣帶迴皮質,以及左側腦島。後扣帶迴皮質是大腦「預設模式網路」的樞紐,負責在沒有特定外在刺激以及任務時,自發產生自我的心智活動。而背側前扣帶迴皮質以及腦島則是大腦「控制相關網路」的樞紐,負責注意以及揀擇重點,維持工作的目標。這兩個樞紐的共同活躍以及強力連結,顯示大腦在出神狀態中其實也在很努力地工作以期達到目標,但此時不像一般狀況下是以因應外來的刺激與任務為主,轉而因應內在的心智活動。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出神狀態中,腦幹的聽覺相關構造與大腦間的功能性連結有降低的現象。這似乎顯示了大腦在被鼓聲成功地引導進入出神狀態後,它對外界的聲音刺激就變得較不敏感,有效把內在的心智活動與外界的客觀環境隔絕開來。
這樣看來,「出神」並非一種誰都可以裝模作樣「做」出來的狀態,而是一種經由長期的練習與經驗而獲得的獨特大腦活動。它能讓當事人自發地隔絕外界的干擾,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搜索自己的內在心智而獲得靈感。當然,薩滿以及薩滿的信徒們可以依據各自的文化背景與信仰系統,賦予這個過程種種不同的超自然解釋,但有一件事顛撲不破:原本不存在大腦裡面的東西,再怎麼出神也不可能無中生有地「變」出來。一位原本就擁有相當人生智慧的薩滿,有可能在出神時獲得靈感,提供人們智慧的指引,而一個原本就是傻瓜的薩滿,就只可能提供傻瓜的指引。我們在面對世上的所有擅長「入定」、「冥想」,勇於「開示」他人的「大師」們時,也都不應忘記這一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