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森/風塔:古代中亞人抗暑妙方

聯合報 文/楊崇森

日前繽紛版刊登Hazel所寫的〈不插電的夏天〉,使我聯想到中東北非等地流行至今的風塔,其精妙教人難以忘懷。

二十年前去伊朗,我曾到拜火教(祅教)聖地亞茲德參觀。因為亞茲德地處伊朗中部高原,是該國最易乾旱的地方,氣候極其炎熱,使得人們研發出精緻的地下水利系統(類似新疆吐魯番一帶的坎兒井),以及在城裡四處可見的風塔與冰坑。

風塔又被稱為「捕風塔」,是波斯傳統的空調設備,它是在屋頂上加蓋狀似煙囪的建物,以泥磚築成,起風時,風會順著塔的管道進入屋內,利用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的原理,達到空氣循環對流的效果,用以降低室內溫度。

亞茲德號稱「風塔之城」,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風塔。而關於風塔的起源,有人說不是波斯人發明的,要追溯到古埃及。風塔的效用視地區和氣候環境而有所不同,且要根據風向、建築的位置,來調整其設計與形狀,以致風塔有單向、雙向、多向,甚至圓柱形等各式結構。

此外,亞茲德又有所謂的冰坑,是一種儲冰室,外觀好似圓錐,牆厚兩米,是以砂、黏土、石灰、蛋白、山羊毛混合而成的灰泥為原料築成,對維持冰溫極有幫助。據說伊朗東部沙漠城市大多擁有這類特殊的建築。

後來我在杜拜也看過風塔,如薩伊德酋長大宅屋頂,它是此地獨特的非機械設備,比房子高七或六米。四面開著讓風進來,再繞過中央管道,把風引到下面房間內,在這過程中,空氣會加速流通變涼,降低整棟房屋的氣溫,具有現代冷氣房的作用,可以想見古代阿拉伯人的智慧。

新疆吐魯番地帶雖然與波斯相似,有坎兒井,解決酷熱地區飲水與灌溉問題,但不知何故,沒有引進風塔,所以當我在中東看到風塔時,感到異常新奇。

時至今日,這種風塔有些已棄置不用,因為有人擔心害蟲與灰塵會隨風進入室內,而改用冷氣機。然而,這種古代智慧,如能以現代科技加以改良,必定會大大減少電力與能源的消耗。

在地球愈來愈暖化的今日,希望風塔能東山再起,幫助人類以環保方式克服酷熱難耐的暑天!

繽紛迴力球 消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