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昭/有時候花有時候鳥:看鳥這件事改變了我們什麼?

聯合報 蘇惠昭
黑長尾雉,又稱帝雉,每一次看到都像第一次看到那般的興奮。今日登場/蘇惠昭

旅居美國三十多年的朋友夫婦回台灣度假兩個月,無縫接軌地參加了鳥會的金門賞鳥和宜蘭賞鳥,旅行社辦的中橫五日賞鳥;身為賞鳥人,我們當然也義不容辭地帶他們去大雪山和武陵農場(其實是自己本來就要去),順便約請攝影大師上兩天攝影課程。

光是這個冬天,我們已經去了兩次大雪山,兩回布洛灣,兩度到華江濕地守候三隻迷航的卷羽鵜鶘,去兩遍酋長岩恭迎年度遊隼交配……然後兩度到馬來西亞觀光,喔不,賞鳥。

永遠有地方想去,一去再去,永遠有盼望。

唉,朋友嘆口氣說,「正常」的退休計畫泡湯了!原來他們打算去巴黎倫敦維也納體驗人類文明巔峰,以及在美國各個國家公園健行,餘生就此度過,莫名的賞鳥狂熱卻推翻這一切,旅費換成單筒、望遠鏡和相機,追劇變做天天上傳e-bird,「佛羅里達南部的鳥精采無比啊。」說得好像去吃了一頓米其林。

我嚥了嚥口水。米其林和任何一隻八色鳥,如果只能擇一,我毫不考慮放棄米其林。如果能夠看到流蘇鷸的繁殖羽,恭逢天堂鳥的求偶大戲,我猜想,那就是與天堂最近的距離了。

看鳥就要邁向第十年,每一趟進入大雪山我依然滿懷興奮,每一回看到黃山雀或帝雉都像是第一次看到,從渴望知道每一隻鳥的名字,牠們的習性開始,進而拍出美麗的照片,更加希望牠們自由、安全、豐衣足食。有識之士曾謂,將鳥照放上臉書乃是一種「炫耀性休閒」,就是炫耀沒錯啊,但每個炫耀的背後,其實是等待等待和等待,運氣運氣加運氣,老天總會給你幾秒鐘的機會,讓鳥站得近,背景又美。

這種炫耀,與晒美食美景,各種自拍,發表影評或書評,本質上有何不同呢?

而一張自然狀態下獲取的美麗鳥照,是時間與空間偶然的碰撞,是自我與器械的合而為一,也是某種人類狩獵習性的殘餘吧?

是的,一旦入了賞鳥這個坑,人生就彷彿被置換了,賞櫻是因為有鳥,讀的書變成《觀鳥大年》《鳥的感官》再一路延伸到植物和蝴蝶。鳥會誘惑人遠赴天涯海角,勾引你去理解大自然,關心生態,人類既是驕傲的人類,同時又是可恥的存在。

前程好鳥無數,繁花似錦,用天文望遠鏡都看不到盡頭,願只願我能回頭--在錢燒光之前。

蘇惠昭

蘇惠昭,一個資深文字工作人。一個靠聽寫故事來豐富自己生命的人。中年後誤...

青春名人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