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卿/佛家與煙花

聯合報 侯延卿/記錄整理

第十屆聯合報文學大獎

贈獎典禮暨高峰對談

大獎得主:鍾文音

主持人:陳義芝

與談人:梅家玲、郭強生、楊澤、

駱以軍、鍾文音

時間:9月17日(星期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多功能講堂(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B1)

電話:02-2311-2940

歡迎文友共襄盛舉!

第十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委員(右起):陳義芝、向陽、王德威、劉亮雅、楊澤、駱以軍...

時    間:2023年7月1日下午3點

決審主席:向陽

決審委員:王德威、向陽、張小虹、陳義芝、楊澤、

駱以軍、劉亮雅(按姓氏筆畫序)

主辦單位: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聯合報文學大獎」十周年,到了一個重新檢視的階段,王德威期待除了頒獎儀式之外,還能有更具開展性、延續新聞熱度的活動。

陳義芝提議未來考慮逐年分類,因為不同文類在特質、表現手法與傳播效果各方面的差異,優秀的散文家與詩人容易被埋沒。楊澤也呼應陳義芝的說法,儘管有些作家跨文類,但散文與詩仍屬弱勢,寫詩者知音較少很難出線。不過,向陽提醒大家,這次的評審團七人之中就有三位是詩人。

劉亮雅認為重點是得獎者的作品應具有代表國民文學的深度,並且拿到國外也能獲得認可,具備世界文學的水準。

張小虹提出幾點意見:第一,即使評審有各自的美學判斷,但整體評審過程排除了意識型態掛帥,這是台灣目前文學純度最高的文學獎,應該堅持下去。第二,有些作家在各個文學獎重複得獎,評審團應探勘更多不是那麼老面孔的優秀創作者。第三,「不區分文類」是《聯合報》文學大獎值得肯定的特色,因為我們要思考、要挑戰的是「文學到底是什麼」,而不是文學有哪些類別。

駱以軍強調不分文類是一種挑戰,作家必須不斷有新作品噴發出光環,透過這個大獎,構成下一代的文學典範。

向陽說明「聯合報文學大獎」在台灣各類文學獎項當中極具獨特性,這個獎不是單純的成就獎或創作獎,而是要鼓舞能夠創造力、續航力、影響力三力齊發的作家,所以不必拘泥文類,好作品自會找到出口,是扁鑽就一定會戳破布袋。

接下來針對入圍作家及其作品進行討論。

夏曼‧藍波安──近作《沒有信箱的男人》/代表作《大海浮夢》

王德威推薦夏曼˙藍波安,闡釋過去二十多年來,夏曼執著的不是土地,而是大海。他的第一手生命經驗報導,以2014年的《大海浮夢》為創作高潮。主題重複書寫是夏曼對海洋的深情表露,以原住民海洋經驗為主的寫作立場,寫出海洋觀點的邏輯。2022年夏曼《沒有信箱的男人》具有突破性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在結構經營上的努力,整個敘事脈絡從達悟族的創世神話重新鋪陳他個人的成長經驗,有別於十九世紀下半期面對外來者侵入後帶來的敘事方式。《沒有信箱的男人》具有多重指涉,包括家族與個人的經驗,以及他無法用海洋的觀點來衡量陸地觀點的資訊傳播,所以有沒有信箱成為一個主題,「信息的傳播」這個議題引人深思。其中寫到60年代兩位從新疆輾轉來到蘭嶼的哈薩克族裔維吾爾軍官,他們本身就有交錯的族群經驗,夏曼把自己的方寸之地從海中小島聯繫到內陸深處。夏曼的《大海之眼》已是一次精采的突破,把尋根之旅帶到南太平洋一座小島上;《沒有信箱的男人》更是眼光放大,眼界跳脫,寫出一個非常悲傷的離散故事。

不過,劉亮雅觀察到夏曼沒有處理現代與傳統之間的矛盾。張小虹欣賞夏曼的魅力,雜揉漢語及沒有文字只有口述的達悟族宇宙觀,將台灣的海洋文學開展出一個世界的向度,但在語言雜揉的過程中,有些時候會掉入某些語言的坑洞,破壞讀者對於達悟族從親屬系統到宇宙系統的想像;還有他每次書寫的重複之間有沒有差異,讓人擔心。

鍾文音──近作《別送》/代表作《別送》

向陽和駱以軍推薦鍾文音。駱以軍剖析鍾文音的《別送》是拚搏生命的力作,可是就像《紅樓夢》會切割為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來看。前八十回太精采,狂奔式的寫法,有一種歌仔戲的哭調,每一回都是奇景,佛經、吃老人藥物的小強、悲慘看護奇境秀,攪和進來的各色人等包括社會底層的各種按摩師,讓人嘆為奇觀。各種佛道、照顧者、外傭,各種氣味,南國女孩身上的味道……呈現台灣式的死亡景觀。身為照顧者的女兒角色,一邊苦情哭喊照顧母親好辛苦,一邊滑手機逛淘寶紓解心情。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報廢了,像被攪拌器攪在一起,鉅細靡遺,不斷增生,無止盡地展開,如同一對老母女的「二人轉」。女主角已經窮得不得了,又遇到倒楣得不可思議的蟬男人,上演情慾劇碼,鍾文音寫活了貧窮大齡者的困境。

向陽詮釋《別送》寫出台灣社會底層的浮世繪,寫西藏的部分是為了交代女主如何進入佛的領域,女主透過在西藏的行、見、思維,最後得到某些解脫。女主年輕時與母親有劇烈衝突,年華老去之後卻成了母親的雙手與眼睛,母女之間愛恨交織;再透過與蟬男人的情慾糾結,作者細緻描繪出佛經裡與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愛恨嗔癡,也探討社會深層的病灶。空間上,橫跨台灣和西藏。精神上,結合文學與佛學。整體而言,氣勢磅礴,想像豐富,透過鍾文音華美富有詩意的語言,開啟讀者對很多事物的認識。

陳義芝解釋書名叫《別送》,不只是送走母親,也送走了女主苦澀、注定衰敗、貪戀執著的人生與青春女體。深入於禪修,又游離於逸樂,張力頗強。

王德威讚美鍾文音自《女島紀行》、《想你到大海》以來寫出了多部長篇女性情慾故事,可惜面貌有些相似。劉亮雅認為《別送》太冗長,太多重複;有些素材只有狀態,沒有經營場景。張小虹則認為《別送》優劣之處顯得兩極化,對於母親的病體作為死亡的肉身化,表現得非常好,佛家語言的加持更是精采;但也同意應該再精簡。

楊澤稱許《別送》在佛學的意義辯證上有所領會,此書是鍾文音的「神曲」,觸及絕境的問題──意義的不可能、抵達的不可能,寫出了聖與凡的對比。

唐諾──近作《求劍》/代表作《我有關聲譽、財富和權勢的簡單思索》

張小虹提名唐諾,推崇他是台灣文壇最獨特的寫作者,大腦即宇宙,他的作品就像在不同的大腦和書之間發生了一種神經突觸式的傳導。唐諾的書寫屬於某種極限運動,不斷提出問題,是一個大腦灼燒狀態下不斷翻轉皺褶出的文字宇宙、思想宇宙、感情宇宙。台灣文壇這三十年來無論小說或散文都有百科全書式的寫法,而唐諾的獨特性在於他龐大的知識體系永遠不會只是知識,而是作為一種姿勢的體現。他可以乘著文字遨遊無窮,逍遙於文學、哲學與史學,甚至文學評論、文化評論,他的作品不是「散文」一詞所能涵蓋,無法以既有的文類去規限。他的思想自由來自於他的思想本身具有重量與熱度,讓他可以從馬克思談到孔子,從台北的路樹談到屠格涅夫,他在每一次的重複裡都可以翻新出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路徑。唐諾一直在具體展現文學極限的可能性,他的腦力、眼力和書寫能力一以貫之,不是肚臍眼的書寫(只關注自身和台灣),而是即使在寫周遭人事的同時,也能夠翻轉出一種極限的宇宙思考。

楊澤推測唐諾是有意識地師法蒙田體,擁有追求智慧、探討真理的哲學趣味。唐諾博學強記,暢論中外古今,對資本主義金融體系的現代世界觀和知識體系有很多角度的探索。

席慕蓉──近作《英雄時代》/代表作《英雄時代》

陳義芝提名席慕蓉,感嘆網路媒體興起導致詩越寫越小,路越走越窄,偶然靈光一閃就可以寫成詩。在此狀況下,席慕蓉的《英雄時代》顯得特別有意義。席慕蓉的寫作態度嚴謹,視創作如生命。她早年的抒情詩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情感真誠,音韻優美。可貴的是席慕蓉並沒有耽溺於抒情,她不斷踏查蒙古、閱讀文獻、採訪族人,用十年時間撰寫《英雄時代》,寫出她心目中的蒙古建國史詩,把一段綿長、蒼茫的歷史時空帶到眼前這個求快、求短的時代給讀者。席慕蓉的抒情筆調交融了敘事、大時代的英雄事蹟,使得現代詩的疆域得以拓展,把現代詩可以表現的地平線推到更遠。《英雄時代》以深情的詩句寫出富有張力的意象,描述六位英雄與一位公主,他們身負艱難任務,轉折衝突的情節使得人物形象鮮明,英雄事蹟在她筆下顯現了生活的氣息與可貴的人性。

向陽從創作的企圖心來看《英雄時代》,席慕蓉寫蒙古大漠的蒼涼意象,與她從前的抒情詩作相較,有很大的變化與超越。透過英雄來進行想像與創作,也是席慕蓉對於生命認同的追尋,無根、離散的心境瀰漫於詩中。可惜的是過於散文化,敘事詩在陳述之後帶入的情境,不應以述說的方式來表現。

楊澤肯定席慕蓉的寫作態度執著,但《英雄時代》寫得太內斂,情感的力量沒有展現出來。

周芬伶──近作《隱形古物商》/代表作《花東婦好》

楊澤提名周芬伶。她是散文名家,原本風格偏向閨秀體,跨越到小說也取得亮眼成績,其實她的散文早就往故事、人物、情節的方向大步邁進。《隱形古物商》與《花東婦好》是姊妹作,從中可以看到周芬伶對骨董的熱愛、內行。《隱形古物商》是周芬伶散文的巔峰,平淡自然,信手寫來,感慨很深,以告白體、自傳體來寫她東海的房子變成沉船,她自己也如沉船,娓娓道來,有小說感,又有幽默感,把人生過程中遇到的危機變成一本散文集,非常動人。

劉亮雅評《花東婦好》一開始具有戲劇性,但加入很多史料、論述之後,就把原先營造的氣氛打斷了,敘述語氣不連貫,好像看電視一直轉頻道。

張小虹解析,周芬伶筆冷情深,將人之情、物之理寫到極致。周芬伶寫古物帶有強烈的現代感,《隱形古物商》帶入家族史、全球貿易史,企圖心龐大。《花東婦好》則是在台灣史的書寫上具有突破性的影響力,「母系」與「父系」並非對立的系統,周芬伶筆下的「母系」完全脫離了血緣與世代關係,將日據時代的東港女畫家與河南安陽的婦好墓作連結,跨歷史、跨地域,改寫「母系」的定義。

陳義芝提出周芬伶另一本值得關注的作品──獲得2021梁實秋散文大師優選獎的《雨客與花客》,虛實交融,如鏡頭交相疊映。雖然談自己的事,卻寫出蒼生之情。

駱以軍讚美《花東婦好》是他近年看過最好的作品之一,文字的極致打破絕美的指標,周芬伶的文字性感在於隔著層層紗罩欲言又止。

賴香吟──近作《白色畫像》/代表作《島》(2022新版)

劉亮雅提名賴香吟,分析賴香吟身為敘述者,只呈現故事,不介入解說,筆法內斂、簡約,表現出八○、九○年代政治社會運動和學運風潮的衝擊,以及社會對這些運動的反應。《島》2022新版添加四篇作品,讓整本小說集更為豐富,很像喬伊斯的《都柏林人》,具有深沉視野。其中被稱為「年代五書」的篇章,寫出衝擊之下,不同立場、局內人與局外人等多重聲音的交戰。《白色畫像》則以三個人物的角度來看白色恐怖。全書呈現許多不同立場的思維,與鍾文音個人獨白式的作品相較,賴香吟的長處是多元觀點的呈現。

張小虹談《白色畫像》用三個小寫的人(平凡的人)帶出大時代的重量,在形式上包括敘事觀點、歷史的距離、文字的邏輯感,都有絕對的掌控。王德威則認為賴香吟這次的作品顯得刻意,以幽微的方式來透露時代的傷痕,難以跨越郭松棻所樹立的高度。

第一輪投票

每位決審委員圈選兩位入圍者,不必給分。

夏曼˙藍波安:3票(王德威、向陽、劉亮雅)

鍾文音:5票(王德威、向陽、陳義芝、楊澤、駱以軍)

唐諾:1票(張小虹)

席慕蓉:1票(陳義芝)

周芬伶:3票(張小虹、楊澤、駱以軍)

賴香吟:1票(劉亮雅)

第二輪投票

針對第一輪的領先群:夏曼˙藍波安、鍾文音、周芬伶採計分投票,第一名3分,依此類推。

夏曼˙藍波安14分(王德威3、向陽2、張小虹2、陳義芝2、楊澤1、劉亮雅3、駱以軍1)

鍾文音16分(王德威2、向陽3、張小虹1、陳義芝3、楊澤2、劉亮雅2、駱以軍3)

周芬伶12分(王德威1、向陽1、張小虹3、陳義芝1、楊澤3、劉亮雅1、駱以軍2)

第十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由鍾文音榮獲桂冠。

聯合報文學大獎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