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電影推薦:主流大片與獨立電影均有佳作
每年都要回顧一下去年看過的電影,去年大約看了兩百多部電影,不算多但是也讓看片這件事不會變成疲乏,以下十部作品是我去年觀影經驗裡能夠獲得滿足啟發以及驚喜感動的作品,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去找來看。以下順序照排名:
1.《親密》(Close)
渾然天成,錐心動人。男孩間青春年少的懵懂迷惘、敏感纖細,友情愛情的曖昧不明,柔弱陽剛,陰雨陽光,鏡頭處理極為細膩迷人,凝望、回眸、閃避,鏡頭裡的眼神戲處理簡直絲絲入扣。而那種美好甜蜜更顯得後來分崩離析、撕裂痛苦的難受不堪,單純無憂也能瞬間化成同儕異樣目光下的犧牲者。
這是成長電影,亦是愛情電影,這對男孩從那如伊甸園的花叢草間,走入人世間受到無情考煉。導演盧卡斯東特比起前作《芭蕾少女夢》更加圓熟自在、細緻入微,同樣是對於身分認同的捕捉,同樣有出人意表的劇烈內傷。但那壓抑內心糾結的千絲萬縷,還是一樣厲害。
2.《夏日悄悄話》(The Quiet Girl)
極為細緻動人,舒適宜人,簡單純粹,用宛如呼吸般的自然步調,闡述在靜謐沉緩的節奏氛圍裡的重重心事。攝影鏡位絕美詩意,綠草微風,夏日光影。溫柔淡定的情感緩緩滋生,恰好對照家人鄰居的酸言冷語。
編導柯姆拜瑞德(Colm Bairéad)用細微的宛如耳語般的私密刻劃,無疑更放大情緒流轉間的面向,悄悄話也可以不著痕跡地深入心扉,重重一擊。電影用溫柔地視角撫慰著觀者的內心。電影的結尾應該是年度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動人收尾,那段flashback的運用極其出色完美,讓電影有著非常強大感人的後座力。
3.《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
用不疾不徐的沈穩筆觸,將貪婪邪惡刻劃的似乎理所當然,是最讓人心驚與不忍卒睹的,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還是很厲害,真的是當代電影巨匠。三個半小時的篇幅鉅細彌遺,種族歧視、謀殺兇案,但是敘事流暢細膩,步調緩慢優雅,情感拿捏節制內斂,體感時間其實不長。
從反派角度去看待這個男性掌權的暗黑世界。北美原住民奧塞奇族的天賜石油恩澤也成為詛咒,地下噴出的黑金淹沒的人性良心,謀財害命,因財喪命,這也是美國白人如何掠奪原住民生命財產的歷史悲劇。這樣的民族掠奪,多少也可以對照歷史上白人一直以來對原住民的侵犯,尤其是白人男性與原住民女性的關係設定上,更是指涉意義鮮明的權力架構。
那幕所有白人權貴階級聚集一室遊說的畫面,真是令人不寒而慄。那段後設意味十足的廣播劇所彰顯的是,這個從歷史案件發展出來的歷史故事,儘管經過影像聲音的改編包裝,但是創作的態度依然嚴謹虔心。
4.《這裡沒有熊》(No Bears)
自編自導自演的伊朗名導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雖然受制於官方打壓而拍片困難重重,但是絲毫未減他的創作野心與強韌力道,反而讓他突破傳統電影敘事的思維,變換激發出另一種可能(偽紀錄片加上劇情片的風格類型)。
電影本身其實相當好看,拍得看似隨意生活化,但實則熟練精準。充滿各式對照呼應,都市與鄉村、自由與封閉、現代與傳統、戲劇與紀實(甚至有打破第四道牆般的人物對鏡頭說話,當然是對視訊的導演)。引發村民躁動不安的照片風波,其實就是潘納希對於一直以來的影像審查的一種嘲諷。創作的困境、人民的困頓、未來的不安,潘納希通過影像媒介的多重表達(電影、視訊、照片),舉重若輕般提煉出道德兩難的複雜性。
5.《呼叫愛美子》(Amiko)
非常傑出,令人心碎,編導用一個極為特別、行為與眾不同的小女孩愛美子,童稚純真的視角來看待世俗環境的複雜善惡。她的「怪」映照這世間的虛假偽善,她幾乎無法判別外在人事物的轉變,她單純直接,受盡傷痕,卻自在微笑。
愛美子這個角色也刻意模糊化性別的外在象徵,她就是很純粹的存在。教室牆上貼滿規矩的書法作品,但她卻總認不得心愛男同學的作品是哪一張,這是在教條規矩下的正常社會形塑出的典型樣貌,但是愛美子就是那面牆的對立面。導演手法完全沒有新人導演的生澀,細膩幽微,明確穩健。很多畫面橋段都是神來一筆,還有「生機」意象的呈現。幾幕魔幻想像的歌舞場景,對照現實的壓抑衝擊,格外鮮明對比。
6.《奧本海默》(Oppenheimer)
巨大的影像,大特寫貼近人物的鏡頭,突顯敏銳的聲音,似乎神經質的放大一切感官上的元素。黑白彩色,主觀客觀的角度交錯。在這樣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導演諾蘭沒有用迂迴曲折的方式來刺激觀眾,反而是用古典嚴謹的敘事緩緩推進,步步逼近。
電影驚人的精準嫻熟,分秒都是精密掌握,一如諾蘭以往的出色水準。路易斯史特勞斯與奧本之間的對立關係被導演刻畫的有如《阿瑪迪斯》(Amadeus)的安東尼奧薩列里與莫札特,那種權勢小人對於天才的嫉妒傾羨與陷害折磨。這部分的篇幅一點都不亞於原子彈的部分。
7.《Barbie芭比》 (Barbie)
繽紛夢幻,諷刺諧趣。電影講的就是如何從虛幻走向真實的奇幻成長,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用盡一切天馬行空的想法,將這個女性成長的作品,藉由「芭比」這個經典玩具,賦予更豐富多元,也接近當代觀點的創作。粉紅泡泡,繽紛夢幻,諷刺諧趣,甚至還有反身性的層次。
女主角瑪格羅比從宛如玩具模型般的完美烏托邦,那種飄飄然的奇想虛浮,在開始有了自覺後「落地真實」,不在能直接飄到地面,甚至也不能再墊腳,這個完美芭比開始走向成「人」的階段。女孩們學習如何成為照護他者的女性,而女性也在其中找到認同依靠。那段插入世間各種母女情的快速剪輯,才那麼有情感煽動力。
8.《幸福的所在》(Safe Place)
一部無比細微,精煉深沈,往內在深掘的家庭私電影,導演尤拉伊勒羅蒂奇以個人生命經驗來創作,自導自演。透過極為出色的鏡頭語言與場面調度,帶著觀眾進入一個阻隔重重的壓抑視角。畫面鏡位充滿遮蔽式構圖與框中框的受制壓迫感,導演刻意將弟弟的角色身處在幾乎都與週遭隔閡疏離的空間,鏡子折射的呈現。甚至角色眼光注視的方向,也別有用意。
尤其片中那幕魔幻寫實的兄弟病床邊的對話,簡直神奇。導演用鏡頭說故事的方式實在厲害,在平實靜謐的表面上,其實內在暗潮洶湧。電影中有兩幕突如其來的劇情轉變,透過鏡頭與聲音真是比恐怖片還讓人嚇一跳,音畫真的銜接的極好。
9.《TÁR塔爾》(Tár)
精緻非凡,暗黑深沉,驚悚敏銳。編導Todd Field以論壇對話的長鏡頭為開場,形塑主角高傲冷峻,敏感纖細的人物形象,在繁複深奧的論述裡奠定本片隱晦深邃的藝術性敘事基調。全片158分鐘,但未覺得冗長,整體掌握極其嫻熟細緻。
她不是《穿著PRADA的惡魔》的魔鬼女上司,這個編導塑造出來的虛構人物(或是隱射多個人物類型的綜合體),更為複雜龐大。電影欲以這樣的人物來批判古典樂界階級霸權,並更進一步探討在上位者如何難以珍惜自身的才華而被名利慾望蒙蔽內心,墮落崩毀。女主角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演活了這麼雞歪、神經質的女暴君,她就是整部片的一切核心,帶著觀眾高潮迭起,目不轉睛。
10.《年少日記》
痛徹心扉,緊貼人心,懸疑伏筆。光是開場的懸念設計就是一絕。電影後面半小時,幾乎都讓人鼻酸落淚,這部片真的渲染力太強大,「為什麼我不讓他多抱一陣子,為什麼我不多陪他聊天」、「我記不得他的樣子,但我只記得他一直說”對不起”」這些台詞句句揪心而且鋪陳用心精巧。
敘事從一封未知的校園遺書,學校調查這封自殺信的主人開始。從調查的過程開始梳理校園間的學生霸凌問題,以及主角自身的成長傷痕與婚姻問題。編導手法細緻穩練,不慍不火,讓本片不僅是文藝片格局,而進一步從家庭議題擴大到整個香港氛圍現況的現實投射,讓電影不僅能緊勾人心,還能撫慰療癒。
▋特別提及:
《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
《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
《惠子不能輸》(ケイコ目を澄ませて)
《五月的你,十二月的她》(May December)
《春風勁草》(About Dry Grasses)
《獻給火山戀人的安魂曲》(The Fire Within: A Requiem for Katia and Maurice Krafft)-金馬影展
《老狐狸》(Old Fox)
《聖蛛》(Holy Spider)
《日麗》(Aftersun)
《世界末日又怎樣》(Do Not Expect Too Much From the End of the World)-金馬影展
朱哲輝Alan,現為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正職為線上影音平台的營運經理。
曾任2021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會外賽「影評人推薦獎」評審、金穗獎影評推薦獎評審,自由時報電影專欄客座影評。曾獲2022年痞客邦電影影響力創作者金獎。文章發表於釀電影、udn 琅琅悅讀等媒體。FB & iG 粉專名稱為「Alan的影劇娛樂閒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