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耐燒的土!酒甕之鄉:苗栗陶瓷博物館行旅

聯合新聞網 吳旻育
苗栗的酒甕多會標上出產窯廠以表負責,公為公館窯。(圖/吳旻育提供)

【碗盤裡裡外外】

文/吳旻育

所謂「真金不怕火煉」,但比起金子,質地好的土壤更需要能耐得起高溫燒製,由於早期燒陶技術有限,若將一般鍋具近距離接觸火源,食器很容易就會出現裂痕而損壞,因此早期在燒製陶鍋時,有時會加入一些砂礫,增加其耐熱度,使其可以直接放在明火上煲煮,也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砂鍋的由來。

一般來說,製作陶器的窯溫約為900至1200度之間,而燒製瓷器的溫度則會有更高的要求,如本專欄之前介紹過的皇家哥本哈根瓷器(延伸閱讀:丹麥皇室御用: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燒製溫度便為1375度。話雖如此,但台灣最耐燒的苗栗土,其燒製溫度可達1350度,也因此苗栗出品的陶器,可塑性高,硬實而質密,不但吸水性及孔隙率低,更能耐酸腐,特別適合用來製作取暖用的火爐、酒甕甚至是裝納化學藥劑的甕罐。

苗栗的製陶發展,最早可追溯至清領時期,但直到日本時代,由岩本東作與石山丹吾兩位日本窯師引進「登窯」系統,苗栗窯業才開始他的光輝歲月。在日本人來之前,台灣的窯大多為一般人常聽過的「蛇窯」,蛇窯是一種利用地形高地差與熱空氣上升的原理以提高窯溫的傳統窯場,其傍山坡而建,放置柴火的蛇頭位於低處,上竄的熱氣則在百尺蛇身裡迴游升溫,不過傳統的蛇窯,溫度最高僅能達到1100度,遠不能呈現苗栗土的得天獨厚之處,而登窯則呈階梯狀,由6到8個窯室向上堆疊,每個窯室同時升溫,並透過下層窯室的熱氣加溫上層窯室,使其最窯溫可達1200度以上,也才能完整呈現苗栗土耐燒的特性。

佐佐木古登窯為苗栗重要的文化遺產。(圖/吳旻育提供)

而除了引進燒製技術外,另一位窯師佐佐木丈一,更是將苗栗窯業推向另一個藝術層面的高峰。佐佐木丈一為日本石見燒的窯師,來到苗栗後便開始在當地築窯、配釉,而後更開業建立了「佐佐木製陶所」。佐佐木丈一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其所使用的「橫向淋釉技法」,透過多色釉藥,將釉彩淋佈器身,形成圈圈層層的圈狀流釉,美感獨特,影響範圍擴及了當時的台中大甲、沙鹿等地,也正因為日本窯師的投入,當時的苗栗窯場生產了許多如德利清酒瓶、日式火爐、日式磨缽等日本家庭常用的日用品,發展出獨特的產業文化。

二次界大戰之後,台灣菸酒公賣局相中了孔隙率低,適合用來釀酒、發酵、保存的苗栗陶甕,當時不只酒是公賣,連酒甕都有專屬於公賣局的尺寸,口徑12公分、直徑35公分、高50公分,20年間,苗栗地區大概產出了500萬個這樣的酒甕,也因此得了酒甕之鄉的盛名。

台灣碗盤博物館典藏的苗栗公館窯流釉火爐。(圖/吳旻育提供)

而在酒甕之鄉長大的孩子們,小時候的遊戲,不僅僅是跳格子,還有「踩玻璃」。由於台灣早期的陶器,經常會使用如鉛釉等,含有重金屬成分的釉藥,為了保證酒品安全,公賣局要求其酒甕必須使用「玻璃釉」。有些窯廠為了節省成本,便會收集玻璃瓶、壞燈泡等玻璃製品,並且找左鄰右舍的小孩,來玩「踩玻璃」,也成為了許多苗栗人專有的兒時記趣。

下次造訪苗栗,不如走一趟苗栗陶瓷博物館,看看這塊土地上的礦土,究竟走過怎樣的歲月流轉。

早期陶師會用小木槌將花紋拍至陶甕上。(圖/吳旻育提供)

苗栗陶瓷博物館

苗栗縣公館鄉14鄰館南352號

09:00-17:00(周一公休)

03 7233121

●專欄「碗盤裡裡外外」:吳旻育,是詩文集《大人症候群》作者,也是碗盤愛好者,對於餐桌料理、器皿紋樣與燒製工法等等略有研究,與你分享以「美食」與「美器」共振下的美好用餐日常。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吳旻育

1990年屏東出生,飼有兩隻像狗的貓。小時候家裡經營小吃店,在油蔥和味...

碗盤裡裡外外 吳旻育 陶瓷 苗栗縣 創,專欄 琅琅專欄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