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阿嬤家必備!二戰後風靡歐美的時代餐具

聯合新聞網 吳旻育
碗盤乘載著大時代的故事還有美味的蛋糕。(圖/吳旻育 提供)

【碗盤裡裡外外】


文/吳旻育

故事發生於一次意料之外:一段物資缺乏的年代、一塊不會融化的玻璃,開始了一場席捲歐美的牛奶白風潮。

之前我們曾簡短介紹過,在早期美援時代裡,因為受到美國文化影響,牛奶玻璃在台灣短暫流行的小故事(延伸閱讀:台灣食器的「美」味:牛奶玻璃與普普風),而其在歐美各國間之盛行,也有幾段有意思的趣談,並意外地和大時代息息相關。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國開始進行戰後重整與休養生息,或許有些難以想像,這場戰事,不只大大改變了世界各國的勢力版圖,也影響了許多人的日常生活。

例如台灣因為戰時物資受管制,鋼、鐵等原料皆需投入戰爭,許多金屬製品也因此由陶瓷或紅磚所取代;而戰後的日本和德國則進入了一段由美國主導的同盟國軍事佔領時期,當時兩國所生產的指定外銷產品上,都必須標明「Made in Occupied Japan」、「Made in Occupied Germany」,當然,許多陶瓷食器上也印有此字樣,事過境遷,這些標誌彷彿時代的吻痕,提示著那段傷痛的日子。

牛奶玻璃是歐美各國戰後相當受歡迎的材質。(圖/吳旻育 提供)

說回歐美,二戰後的美國,同樣進入了可能資源短缺的緊張期,因此許多產品製造商著手開發便宜又耐用的新原料,其中火王(Fire-King)研發出了半透光、翡翠綠的JADE-ITE——翠玉馬克杯,主打厚實、耐用、耐熱,加上寬厚的器壁又偷偷地減少了其裝盛容量,使JADE-ITE不負眾望,成為了餐廳愛用的食器。而後,美國玻璃大廠康寧(Corning),看見此商機,將早年偶然間在實驗室裡,調和出的高耐熱Pyrex(派熱克斯玻璃),改良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牛奶玻璃,比起火王的JADE-ITE,牛奶玻璃同樣耐用,卻更輕巧、易取,也讓之後的20年間,牛奶玻璃成為了美國最暢銷的民生餐具之一。

美國康寧的牛奶玻璃盤。(圖/吳旻育 提供)

無獨有偶地,英國在戰後,正面對著因社會結構的重組而帶來的改變,戰爭初期,英國的貴族們扛起了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身先士卒地踏上戰場,但隨著傷亡人數的增加,英國政府開始呼籲雇主讓家中的僕役也共同參加作戰。雖然因為戰爭而失去了家庭傭人,但家事還是要做,這些中產階級們首次進入廚房做飯、洗碗,不習慣的工作而導致的滿地破盤子們,讓中產階級們感到沮喪,此時JAJ獲得了Pyrex在英國的生產專利,耐操、耐摔得牛奶玻璃瞬間成為英國中產階級間最熱銷的商品。

歐美阿嬤的碗櫥裡,一件不那麼剔透的食器,彷彿象徵著那個年代的混濁,一件小小的碗盤乘載著大時代的故事,當然,還有美味的下午茶蛋糕。

●專欄「碗盤裡裡外外」:吳旻育,是詩文集《大人症候群》作者,也是碗盤愛好者,對於餐桌料理、器皿紋樣與燒製工法等等略有研究,與你分享以「美食」與「美器」共振下的美好用餐日常。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吳旻育

1990年屏東出生,飼有兩隻像狗的貓。小時候家裡經營小吃店,在油蔥和味...

碗盤裡裡外外 二戰 美國 英國 創,專欄 琅琅專欄 吳旻育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