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磚頭】陳顥仁/漫步月光下

聯合新聞網 陳顥仁
入夜的高流像是一支浮出水面的鯨魚。(圖/高雄市政府旅遊網)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我們待在囊袋裡休息


像一個故事


在無人的街邊

如氣味一般安心地散去


──〈「約拿被鯨魚吞進肚子裡」〉,陳顥仁,2022

文/陳顥仁

眼看著居家隔離政策再次鬆綁,這兩年疫情帶來的震盪也許也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數不清的活動歷經延期、取消,眼下終於慢慢有了起色。上半年手上一張周蕙《漫步月光下》演唱會的門票,也終於在九月底可以入場,也是這場疫情,帶我重新看見一次秋日的高雄,以及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跟朋友先約在附近的餐館,吃完飯之後三三兩兩地散步過去。說來也是奇妙,我是到了這幾年才慢慢能夠分辨出城市與城市的差別。在台灣小小的島上四處移動,想來大多是昏聵麻木地上車、下車,從一個車站到另一個車站,從一個起點到另一個終點。但我慢慢可以聞到城市的氣味,屬於高雄的某種巨大、奔散、率性、真實的海味,相對於台中、台北,一踏上高雄的土地,就會感受到一陣強風,把所有糾結、扭捏都從自己身體的深處吹走。

夕陽下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圖/高雄市政府旅遊網)

我不免想這是什麼原因。城市作為建築的聚集地,從馬路的寬度、路樹的品種、兩側樓房的高度,無數個細節共構了一座城市的體感,譬如即使是秋天的高雄,陽光仍然扎人,但彷彿可以感覺到,這種扎人極度近似一種母性的、關懷的溫暖。於是行人也被曬得輕鬆了起來,頗有一種青年莽撞、叛逆,但也使人乾淨純粹的特殊質地。

於是晚上也像擁抱。走在公園二路上,白色的路燈打在樹上打在草地上,把我們帶向盡頭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是一個建築群落,分別由主要的建築體音浪塔,以及沿著岸邊的珊瑚礁群、鯨魚堤岸、海豚步道,還有街區裡的live warehouse構成。遠看只見到蜂巢狀的,又像是礁岩狀的建築體佇立在港邊,初初見到時還真是在心裡嚇了一跳。

直到真正在座位上坐了下來,才又有了全新的發現。四周如折板狀凹折的牆面,與座位席產生幾何形狀的切割線條,使得整個場館的內部有如一個深藍色的貝殼。而這片貝殼往上承接的,則是六邊形金屬桁架的屋頂,也就是外觀上可見的六角形體,建築師直接而有力的將六角形的幾何型態,結合外部與內部的建築需求,既可以完成結構任務、可以遮風擋雨,又可以在內部形成燈具的吊掛架。在場館內往上看,猶如掛在天上的無數個藤壺,像猛地被一條鯨魚吞進體內,周身的構造都宛如活體一般動了起來。

像是由一個巨大藍色貝殼所撐起的六角形金屬桁架屋頂。(圖/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最後一個被吞進肚子裡的,就是周蕙了。她說她走了二十多年,終於回到自己的家鄉開演唱會。我已經記不得第一次聽到周蕙是什麼時候,但第一次聽到的歌無非就是〈約定〉。後來,也才知道去聽〈不愛了也是一種愛〉、〈好想好好愛你〉、〈不想讓你知道〉,一直到現在,讓周蕙帶我回到高雄,漫步在南國的月光下。在那些旋律裡,觀眾幾度拿出手電筒、又幾度放下,月亮只有一顆,但星星如潮汐般去了又來。朋友就坐在我們的正後方,我也不曉得他到現在聽過幾場周蕙的演唱會了,祝福他永遠都能做快樂的自己、能照顧自己,直到生活把泥濘終於都唱成了動人的美景。

●2022新專欄登場:陳顥仁,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作者,也是建築美學發掘者。從日常的店舖、到修復改建的古蹟,陪伴你細讀建築,體會空間詩意,漫談那些帶有生活況味的台灣特色建築及其迷人風采,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陳顥仁

1996年生於台中,曾出版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九歌出版社),畢業於...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建築 珊瑚 鯨魚 演唱會 琅琅專欄 創,專欄 光與磚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