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磚頭‧新專欄登場】陳顥仁/燙金的字

聯合新聞網 陳顥仁
「喜豐香」的喜餅店與喜餅模具。(圖/陳顥仁 提供)

文/陳顥仁

我進去角落傾斜的茶室

房間裡還有一個

小的房間

打開來都是燙金的字

──〈喜餅店〉,陳顥仁,2020

其實一切早就已經存在了,只是對我來說,往往困惑、迷惘才是真實的。故事不妨從這裡說起,我是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生,隔了兩年之後,我成了東華大學華文創作研究所的畢業生。

在我大學剛剛畢業的那一年,我進入台中的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實習,當時工作室正在進行的案子之一,就是一間名為「喜豐香」的喜餅店。喜豐香以手工喜餅、中式禮盒見長,在我進入工地的時候,正好已經是木工、鐵工的收尾階段,桌椅也陸陸續續進場,牆上的各式壁掛裝飾也慢慢出現陳設。於是就有了各種模具,紅龜粿的、老喜餅的,我在那些模子凹槽前面看得入迷,那是一個顛倒的世界──為了把一個喜餅做出漂亮的字樣、花紋,所以師傅先鑿刻出一個相反的宇宙,作為現世的胎盤。

窗外的樹也在某一天由吊車進場了。由於建築物往往已經先將外側圍牆的土木工程完成,才會進入植栽的配置,所以若是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卡車停駐,就會需要由吊車執行喬木的栽種作業。儘管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看著近十米的大樹被懸吊在空中,但我還是覺得十分魔幻。這些樹遠從南投的林場被培育、然後挖起,鋸去多餘的枝幹後,以塑膠繩捆綁,再移植到客戶指定的地點。所以這些樹木剛剛抵達的時候其實非常虛弱,極有可能熬不過那個夏天。於是我們被囑咐一定要記得澆水,在那麼多個黃昏,我就拉著長長的黃色水管,繞著喜豐香的周圍澆樹,直到台中的天空整片整片的轉紅、轉黑,暗了下來。

室內的燈才又整個地亮起。建築師在燈泡周圍包上一層老玻璃罐,由於老玻璃在吹製過程厚薄不一,於是當光線從中穿出,就會創造出層層的波浪。溫暖的波浪。角落的茶室成了一個岬角,光線在那裏頭匯聚、洄旋,彷彿礁岩托起騰空的浪花。這並不是一個新建案,是由一個老房子重新裝潢起,起初每一個空間似乎都坐在那裏,等著被分配到一個正確的位置,等著一個適當的角度,會有陽光從牆外穿射進來。有的時候當建築師一進場,所有的訊息都一應俱全,似乎空間已經做好所有轉換的準備;但也有時空間顯得害羞、顯得有所保留,我們要在裡面待上無數晨昏,在裡面靜坐、談天、高歌,才會慢慢聽見空間細碎的回應,知道微風會從哪一個縫隙進來、知道午後的窗台上會有什麼訪客,牠們又會喜歡什麼植物、甚至什麼溫度。

站立於窗景看向室外,以及從外看向喜餅店室內一隅。(組圖/陳顥仁 提供)

在我結束實習之前,喜豐香交屋了。我們整個事務所在門口留下了一張合影,建築師說不然蹲著拍一張,所以大家笑著看向攝影師,呈現出各異的奇怪姿勢,但是顯得溫馨。直到我即將從研究所畢業,我才寫完〈喜餅店〉這首詩,也才終於明白當初每一個建築細節的意義──於建築、於文學都是。正因為建築是一種體驗,所以建築所要傳達給我的真實,文字也傳達給我。

這也是接下來,我想要與你們分享的,像是光與磚頭一樣互相捕捉、互相拋接的剎那。那些當我穿梭在不同的建築物裡,陽光烙印在我身上的、燙金的字。

●2022新專欄登場:陳顥仁,是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作者,也是建築美學發掘者。專欄名構思源自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路易斯‧康的建築哲學:「即使是一塊磚頭也有它的想法,而正是因為空間的成立,才能凸顯出光線的美好。」

從日常的店舖、到修復改建的古蹟,陪伴你細讀建築,體會空間詩意,漫談那些帶有生活況味的台灣特色建築及其迷人風采,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陳顥仁

1996年生於台中,曾出版詩集《愛人蒸他的睡眠》(九歌出版社),畢業於...

東海大學 建築 台中 琅琅專欄 創,專欄 讀創故事 光與磚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