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窺天‧新專欄登場】送潮人/對焦月亮
文/送潮人
一切從望遠鏡開始
人類使用眼睛觀察夜空數萬年,並且已經發展出一套完善的天體認知系統,然而在望遠鏡發明之前,人類在北半球只能看到三千至四千個天體,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木星、土星等行星,也只有知道它們運行的軌跡和粗略顏色,其他細節一概不知道。
其實,望遠鏡的原理沒有高深的科學理論,僅僅是四百多年前,有人把老花眼鏡鏡片前後擺放而發明出來的儀器,簡單來說,透過一個放大鏡去看另外一個放大鏡,就可以是望遠鏡。若是稍微深入說明,就是把遠端放大鏡的焦距,除以眼睛前面放大鏡的焦距,便會得到放大倍率,例如遠端鏡片焦距是一百公分,眼睛這邊的是一公分,那物體或天體就會比裸眼看到大一百倍。如果月亮在天邊看起來像顆花生粒,那透過這隻望遠鏡,看起來就會比籃球還要大。
哆啦A夢裡面的大雄,時常吵著媽媽要一架望遠鏡,如果大雄都會好奇天上有什麼,會覺得有一架望遠鏡是很酷的事情,是不是值得一試?當然,如果誤以為一架陽春的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和哈伯望遠鏡一樣的星空,或是發現新奇的天體,那麼結果會令人失望,但是親眼看到天體的樣子,也都足以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它不再只是印刷品上或是手機上的圖片,而是真正在那,在我們一生都無法到達,卻可以窺見的遠方。
開光典禮
最適合新手觀測的天體是月球。除了它本身有豐富的月貌可以觀賞外,就是在夜空中非常容易尋找。望遠鏡的種類繁多,以直接透光的『折射式』和有一面或是兩面鏡子形成的『反射式』望遠鏡為主。通常折射式望遠鏡能有較好的清晰度和色彩,而反射式則能做到更大,有利於暗淡天體的觀測。
一架完整的望遠鏡除了鏡筒之外,還有用於追蹤的赤道儀或經緯儀,但是觀測月亮只要像舉起長焦鏡頭的相機那樣對準目標就可以了,如果使用目鏡觀測,那麼建議先使用低倍率,等到目標確認進入視野中心後,再逐步換成高倍。除了使用目鏡之外,更可以接上相機拍攝,使用方式與單眼相機接上手動鏡頭是除出一轍。
深入了解月球
如果觀測天體僅止於欣賞天體,而沒有稍微深入了解一些科學方面的訊息,那恐怕會錯失很多精采的故事。在不同文化中,我們這顆天然衛星有非常多古老而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是一旦好奇月球是如何形成,就會窺見太陽系初生時,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戲。
相比於太陽系其他行星與他們的衛星,月球的比例實在大得離譜,當這樣巨大的天體在太陽系中運行時,地球的引力很難將其捕獲,因此天文學家認為月球的誕生,除了孿生說、分裂說與共源說,就是碰撞說。目前認為在45億年前,有一顆半徑是地球一半的遠古行星「忒亞」,以天文學上極緩慢的速度撞擊地球,之後忒亞的核心融入地球,而噴飛的物質在太空中逐漸凝聚成一個新的天體──月球。
原來,在生命誕生之前的地球曾經遭遇過如此大的災難,而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今天,人類將束手無策。但是也就是這場災難,讓地球往後誕生的生命可以安穩而蓬勃地發展。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潮汐現象就不明顯,當年在潮間帶的海洋生物就很難演化成陸地生物,或許這樣我們會在海洋中建立文明呢!可惜的是,在建立文明前,如果沒有月球,地球自轉速度會非常快,一天可能不到十小時,而地軸方向也不穩定,地表會有巨大的冷熱變化,也許就會摧毀相當脆弱的原始生命。即使頑強地活下來,也很難演化出高等的智慧生命。
月球的新視野
現在的人常說:「有故事才有溫度」。當我們以管窺月,除了視覺上的新奇之外,還能感受到它對我們的影響與啟示,才是天文學真正的價值。
●2022新專欄登場:送潮人,來自桃園,大學與研究所專攻工程科學與天文學,曾有多次翻譯科普書籍與演講、展覽經驗,喜愛古典文學、藝術與服飾等,平素裡也略有涉獵。期望能將自己生活體驗中,美好的、趣味的所學及感受,逐一向大家分享並多多交流。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