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崛起到改良美食!回顧苗栗大湖草莓王國76年的歷史
文字 何立翔/攝影 吳尚鴻,取自《鄉間小路》2024年1月號
「大湖地區最早種植的是『馬歇爾』,也就是俗稱『阿美利加』的美國品種草莓。據說和現在盛行的『香水』一樣,特色都是帶有一定的酸度。」曾深入爬梳過各農史資料、剪報,大湖地區農會休閒旅遊部主任傅國峯說:「早期大湖種植草莓,是為了與稻米輪作,當作米糧採收後維持、調節地力之用。」隨時間推移,大湖地區陸續引進不同的草莓品種,各類草莓品系紛紛在大湖落地生根,正式轉作草莓的農民也越來越多。
每年十一月起,快樂迎接臺灣草莓季節來臨之際,你知道嗎?苗栗縣大湖地區從一九五八年種下第一顆草莓起算,至今歷時六十七年,在地曾被大規模栽種過的品種,除了馬歇爾、香水,還有「福羽」、「愛利收」、「春香」、「豐香」等美、日品系。
根據前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李窓明撰寫的〈台灣草莓產業演進四十年〉(一九九三年)與大湖地區農會的資料,草莓最早於一九三四年,由日人引進臺灣,嘗試在臺北陽明山區種植九款品種,但因氣候適應與耐病能力等問題,無法達到一定經濟規模,未能大量推廣。一九五二年,臺北蘆洲的李安章託人帶回馬歇爾草莓,經細心培育繁殖成功,但產量依然受限環境條件。一九五八年,大湖鄉民賴雲添來到親戚李安章家,對草莓非常有興趣,便與陳世源、吳士金農友一同購入種苗,回到大湖種下零點四公頃的草莓,寫就大湖日後成為「草莓王國」的序章。
從賴雲添帶回第一株阿美利加起,大湖陸續引進福羽、愛利收、春香,到接近八○年代全面推廣觀光採果前,歷時約二十年,種植面積從無到有,僅逐漸發展至七十五公頃。在「前休閒農業時期」,大湖農友的草莓,主要供應給食品工廠作為加工原料之用,而非以鮮果為主,「包括大家耳熟能詳、小時候可能吃過的冰淇淋,品牌名兩個字,有主題曲的那家。」傅國峯幽默分享。
好山好水好酸甜
提起大湖草莓,無論產量和品質都享譽全臺,其中有什麼祕密?「氣溫是重點。舉個例子,每當我從苗栗市回到大湖,體感上就降了二℃。」傅國峯分享,適合草莓生長的溫度,一般來說約在十八到廿二℃左右。
地方相傳,一八五七年一對吳氏父子從銅鑼鄉抵達大湖法雲禪寺山區,眼見四面環山的窪地,谷間芒草隨風搖曳如湖浪波濤,遂有了緣自於此的「大湖」之名。這地方日照充足,輻射效應加上谷風盛行,造就明顯溫差;山巒環抱,也免受颱風與東北季風侵擾,都是大湖利於草莓生長的要素。
地理環境得天獨厚,鄉民勤奮努力的特質也是關鍵。攤開《大湖鄉誌》,有個段落特別記載了歷年來致力於引種栽植、品種選育、高冷地區育苗、加工、鮮果運銷、引進銀黑雙層布農法、推動觀光採果、網室高架栽培、種子育苗、契作栽培推廣、有機肥料栽培、酒莊與草莓文化館等三十多位草莓功臣的姓名,足見六十七年來,將生命與精力全心投注在草莓王國的人數,其實遠超乎想像。
草莓王國:崛起
一九七八年,農友徐志文開放自家草莓園讓遊客進入採果,首開大湖觀光草莓園風氣之先。因觀光採果收益顯著,隔年在大湖鄉農會主導規劃下,交通方便的草莓園紛紛加入,主打觀光採果經營模式;靠近山邊、地理位置相對邊陲的草莓園,藉農會辦理共同運銷策略,成為批發至全國的鮮果主要供應來源。
從開始推廣觀光採果至一九八六年,僅歷經八年,大湖區域的草莓種植面積迅速拓展至四百二十五公頃,已臻「全鄉境之水田及梯田幾乎完全種植草莓」的程度。轉型為觀光果園,成為大湖草莓農產發展明顯的經濟分水嶺;如今無論種植面積、產量,長年都占約全縣九成、全國七成以上。
有趣的是,一般我們常聽到的豐香,是在一九八五年由新竹客運公司自日本引進。分株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選育試作後,成果於一九九〇年命名為「桃園一號」。大湖在一九八九年前後開始廣植豐香或桃園一號,頗受歡迎。直到近年,香水品種被引進,逐漸打破豐香品系獨占的態勢。比較起來,香水糖度沒那麼高、酸度相對明顯,但有著更濃的草莓香氣,至於是從何時、何地引進,眾說紛紜。
大湖草莓美食
草莓可爾必思、草莓氣泡飲
兩款現做飲料,看那杯中美豔動人、粒粒分明的草莓顆粒,在大湖農會鮮食區都喝得到!
草莓貢丸
農會熟食區販售的粉紅草莓貢丸湯,寒冷的冬日裡來上一碗,溫暖在喉,甜美在心!
草莓香腸
一般香腸現拌現灌,汶水老街「佳味小吃」的草莓香腸在冬季會先醃放內餡七十二小時,吃起來更為彈牙;醃時加入草莓蒸餾酒,入口讓人吃到濃濃的草莓果香!
草莓雞腿卷
草莓融入雞腿卷,究竟何等神奇夢幻滋味?來大湖吃吃看就知道!
●本文節錄自《鄉間小路》雜誌2025年1月號:森光之路,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