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龍元宮廟兩百年,創意蔓生百餘年:神龍鬧鎮

琅琅悅讀 桃園客家專刊
香火鼎盛的龍元宮,供奉著神農大帝,至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 馬嘉駿/攝影

龍元宮建於清道光5年(1825),2024年適逢龍元宮建廟200年。為了結合信仰文化與地方創生的「神龍鬧鎮」邁入第三屆,發起人邱子軒與團隊野菱蔓生將帶來跨領域、跨國界的合作,開展長達六個月的系列活動。

張弘政/採訪撰文
馬嘉駿/攝影
野菱蔓生/圖片提供

困境下的鬧鎮緣起

桃園龍潭「神龍鬧鎮」文化慶典由地方創生團隊野菱蔓生、龍潭龍元宮、商圈與社區攜手合...

「神」代表神農大帝五穀爺;「龍」代表家鄉龍潭;「鬧」是客語的鬧熱;「鎮」是地方發展的活力。主祀五穀爺的龍元宮,不僅是活動起源,也是龍潭的中心,見證先民開墾的困苦與龍潭的發展。

談到神龍鬧鎮的緣起,邱子軒回憶,五穀爺聖誕與端午十分靠近,每年政府都會補助商圈活動,但缺乏整體規劃,經費也各自開銷。他開始思考,若廟宇的興盛能帶動地方商圈,能否創造更大的效益?神龍鬧鎮應運而生。

活動之初,由於龍元宮管理層年齡產生斷層,香客逐年減少,管委會大力支持,盼望能有青年加入,活化廟宇。

相較於廟方,商圈則稍有遲疑。但早在團隊之前,商圈與地方組織便參與祭祀,如神轎出巡、迎財神等活動。商圈的顧慮來自交通對生意的影響,因此團隊開辦說明會協調,將影響的區域與時段清楚劃分,也得到商圈支持。

2022年,疫情打亂計畫,但團隊轉念,五穀爺身嘗百草、消災解疫,疫情不正是信眾需要信仰的時刻嗎?邱子軒相信這是五穀爺的安排與指示,第一屆神龍鬧鎮也揮別疫情陰影順利舉辦。

探尋歷史,徒步會香與兄弟情誼

2023年第二屆神龍鬧鎮,團隊將目光重新聚焦在龍元宮的歷史。

龍元宮與「兄弟廟」大溪永昌宮合辦,2023年首度徒步跨境會香遶境祈福。 野菱蔓生...

當年龍元宮廟宇竣工準備登龕前,位於現今大溪南興里的永昌宮(舊稱永昌祠)失火,兩地人士經協調同意將永昌宮的五榖爺神像及香爐暫時安置龍元宮內祭祀。永昌宮修復後,雙方居民進一步協議,議決神像留在龍元宮,香爐則由大溪南興里民迎回永昌宮,兩廟也因此成為兄弟廟。

這樣的傳統卻逐漸消失,兩廟的緣分只停留在口耳與碑文之中,就連龍潭當地耆老也從未見過遶境盛景。

為了重新梳理龍元宮的歷史,也為隔年二百週年預熱,團隊舉辦會香徒步遶境,歷經八個小時,總長二十二公里。

不同常見於下對上的「進香」,雙方平等的「會香」表現兩廟罕見的兄弟情誼。永昌宮當時也承諾,隔年將由永昌宮出發會香,未來將每年輪流遶境,成為固定的祭祀活動。

精彩可期,百年風華下的新風貌

龍元宮建廟200週年與適逢成立100週年的龍潭區農會攜手,擇定優質農產 「龍泉米...

今年恰逢龍元宮兩百週年,神龍鬧鎮為慶典揭開序幕,把慶典活動擴大為六個月的系列活動。團隊將傳統祭祀跨域結合,帶來更豐富的活動體驗。

農曆七月將展開中元普渡親子生命教育,透過放水燈、火燒大士爺等過往受忌諱的儀式,讓孩子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社會文化如何面對生死離別。

農曆九月重陽節舉辦青銀共創陪伴工作坊,邀請《邀阿公阿嬤拍 B 級殭屍片》的徐紫柔導演,帶領長輩與兒孫們共同拍攝、剪輯龍潭地方生活為主的影片,並在龍元宮舉辦發表會。

農曆十一月,龍潭將舉辦睽違三十年的建醮活動,除了傳統的中國神話、民間故事醮壇外,也將與傳統花燈工藝劉保志老師、當地插畫家合作,帶領國小學童,創作一個以「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作品內容為創作文本,讓信仰重新與本土連結。

團隊將重新設計藝陣、神將,並與新毅群龍獅團合作,將傳統技藝帶入校園。傳承之際,更要與國際接軌;團隊計畫邀請國外祭典團隊來參與神龍鬧鎮,未來也將五穀爺信仰推廣至國際交流。

今年神龍鬧鎮將有十餘個活動計畫,有待信徒深度體驗龍潭的文化信仰與地方特色。

保留傳承,再續百年繁榮

野菱蔓生團隊用心製作文創商品,試圖拉近與大眾的距離。(左:陳璽文;右:邱子軒) ...

神龍鬧鎮完成階段性任務,協助龍元宮吸引年輕香客,建設募款也更加順利,但團隊並未止步於此,邱子軒表示:「我們今年做的很多事情不單純是為了兩百年,而是為了兩百年之後打底。」

許多更長遠的規劃,如空間營造、技藝傳承,團隊仍會繼續前進,在五穀爺的照拂下,帶領龍潭邁入下一個百年。

作者簡介


張弘政
1996年生,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碩士。任2022年文化體驗計畫〈作客我鄉_從他鄉到原鄉〉藝師。 曾獲後生文學獎、竹塹文學獎。

●本文摘選自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季刊《尋客》第37期電子書〈去到山肚个所在〉,授權刊登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桃園客家專刊

尋客《Meet Hakka》英文「MEET」有相遇、遇見、連結之意,希...

尋客Meet Hakka 歷史 宮廟 鍾肇政 插畫家 工藝 龍元宮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