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年代受難者文物:來自獄中吳水燈手抄字典與學習筆跡
文|蔡雅祺(國家人權博物館組員)
圖片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
1931年出生於高雄的吳水燈前輩,於高雄中學畢業後考取淡江英專,並在就學期間順利申請到美國留學,而在此時卻遭情治單位以「交閱反動書籍及加入共黨組織」等理由被逮捕,隨後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美國留學夢碎。在獄中的吳水燈前輩仍孜孜不倦地持續自我學習,包括學習爵士鼓、小提琴、吉他等各種樂器,並以蕃薯雕刻印製了吉他和弦譜,閱讀大學英語教科書,並手抄英文文法筆記,也曾以過世的哥哥—吳宗榮之名作為筆名,對外投稿賺取稿費。這些克難的自學過程,透過一本本筆記及書籍被保留下來,作為獄中學習的軌跡與見證。
2022年春末拜訪吳水燈前輩和夫人葉節子女士的那天,葉節子女士小心翼翼地將前輩在獄中抄寫的字典揣在手中,並展示給我們這群來訪的客人。這是她長久以來的隨身祕笈,每每當她遇到不知道該如何書寫的文字時,所使用的不再是厚重難以翻閱的大部頭字典,而是這本充滿了巧思且內容精要的小冊。雖說是小冊,但所載的內容已涵蓋了一般人平時會使用到的生活字彙。
這本手抄字典大約十六乘二十一公分左右的尺寸,也就是一般筆記本的大小和厚度,外邊包覆了一層已經泛黃的紙製書皮,想是為了作為保護而包上的。這本小冊的製作緣起,是吳水燈前輩在獄中為了學習及寫作方便,而將他平日較常使用的字詞統一彙集後,謄寫再重新編排而成的;在筆記本的邊緣還可見到他細心糊上的整齊標籤,標籤上標記了從「ㄅ」到「ㄩ」總共三十七個符號索引。
翻開字典第一面,左頁是從ㄅ開始的拼音目錄索引,右頁則是字典的本文起始;右頁頁面上方寫了「常用字彙」幾個大字,下方則開始彙整和抄寫如下的內容:
ㄅㄚ(BA):
ba-:巴芭笆疤豝吧叭扒(攀援也),八捌。
Baˊ:拔跋鈸茇魃。
Baaˇ:把靶鈀。
Bahˋ:爸把(柄也)覇霸伯(五伯,通覇)灞壩垻罷罢。輕:吧罷罢(助詞)杷(枇杷又讀)琵(琵琵又讀)。ㄅㄛ(BO):
bo-:玻波菠啵嶓餑,鉢缽盋撥剝(讀音)。
borˊ:菠(又讀)脖白(讀音)柏(讀音)舶帛伯鉑泊箔百(讀音)佰孛(又讀)浡鵓勃渤博愽搏鈸(又讀)踣。
booˇ:跛簸(簸米)。
bohˋ:播簸(簸箕)薄(扵薄荷),擘亳北(讀音)膊。輕:蔔(蘿蔔)。
吳水燈前輩的手抄字典,每一頁面的編排大致都是如上所列的格式,而在每個拼音之後,前輩還會特別用紅筆標注速記符號,並在整本小冊最後附上中華速記符號總表以供對照。據前輩所言,那個年代沒有錄音機,倘若要快速地記錄下他人談話的重點,就必須使用到這些速記符號,因此多用於前輩聽演講或會議時,作為快速記錄之用。這些速記符號的使用,也為他日後的工作產生了幫助。
人權館因著成立的特殊性,目前所蒐藏的文物,以足證威權統治時期臺灣人權侵害議題或歷史事件發生之相關檔案、史料及文物為主。在這些文物背後蘊藏著的是一個一個關於威權統治時期受難前輩的故事。每個物件都連結著他們在獄中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深埋著他們的情感或遺憾,這些複雜的情緒附著在不義遺址的空間內,甚或是這些遺留下來的物件上,等待後世的我們去發掘與理解。如何善待和處理這些遺留下來的軌跡,並使其連結當代社會、被大眾所看見,是身為人權典藏工作者接下來所要跨越的一大步。
●本文摘選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之《向光》第八期〈獄中自學的殘存痕跡:吳水燈手抄字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