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推手「台南樂集」深耕40年 國樂藝術育成豐收

聯合新聞網 AQ廣藝誌

在全國性國樂比賽的場合,台南市崇學國小、崇明國中國樂班等,堪稱不時抱回各項樂器演奏優等、特優大獎的常勝軍;幕後推手之一正是「台南樂集」的團長暨藝術總監杜潔明,身為台南子弟的他,投身在地國樂教學與發展,迄今已於府城深耕近40載。

「台南市出過太多第一名了!」有感於當地自小學一路到大學,科班出身的國樂人才輩出,而且個個技藝精湛;負笈北上、1984年學成返鄉的杜潔明,執教滿30年後偕同執行長賴秀宜,於2014年成立「台南樂集」。不僅為青年演奏家提供定期演出的舞台,形成國樂人才、資源的循環體系,同時也經常與兩岸四地知名音樂家攜手合作,向府城聽眾傳揚樂曲新聲。

圖/AQ廣藝誌提供

圖/AQ廣藝誌提供

「音樂是時間性的藝術,在呈現的當下存在」賴秀宜指出,「台南樂集」目前常態性計畫分為兩大方向,首先在於「年度製作」,包含絲竹室內樂,以及55-60人同台的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兩種編制,當中2/3的演奏者為「台南樂集」創團至今的固定名單。這些青年團員平日均有本身的教學工作,同時也扮演著「台南樂集」的核心骨幹。

其次則是「樂音遠流育成計畫」,由「台南樂集」籌資、提供樂器及師資,為有意願的小學提供學習資源。目前除台南市區中西區的進學國小外,另一所位於偏鄉七股區的竹橋國小,傳承2015年起列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的牛犁陣,不僅擁有牛犁陣道具、服裝及經費補助,也獲得當地宮廟、社區的大力支持,讓「台南樂集」推動的育成計畫與創新性的牛犁藝陣,兩者間得以相輔相成。

圖/AQ廣藝誌提供

此外,賴秀宜也提到,2019至2022年,「台南樂集」採取「委託創作」的型態,持續累積深具樂團本身特色的作品,且多半聚焦於台南地景、台灣生態等主題。例如《沙鯤漁火》琵琶協奏曲、《安平晚渡》國樂合奏、《鹿耳春潮》二胡協奏曲,取材自「台灣八景詩」中的三處台南地景;《拾虎》重奏曲、《雲的思念》二重奏、《櫻花鉤吻鮭》三重奏,則分別詠頌台灣特有的石虎、雲豹及櫻花鉤吻鮭。

自2018至2023年,連續六年榮膺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賴秀宜坦言,台南市傑團補助獎勵金的挹注,讓營運方面能趨於收支打平,對「台南樂集」而言至關重要。即使面對疫情衝擊影響下,去年下半年至今,表藝界票房仍未全然復甦,杜潔明、賴秀宜仍不改其志,堅持當年成立在地樂團的初衷,盼為故鄉音樂藝術的教育發展,承先啟後、貢獻心力。

●本文為 AQ廣藝誌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AQ廣藝誌

由廣藝基金會成立的「AQ廣藝誌」,以表演藝術為核心,專注於國內表演藝術...

台南 音樂 宮廟 國樂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AQ廣藝誌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