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魅影》中、日本版不同風格新詮釋 更易重燃劇場魂?
文/陳效真(音樂文字工作者)
《歌劇魅影》是我第一部走進劇場欣賞的音樂劇。雖然不是特別喜愛這部作品,但是在國外旅行,或者是這部劇到台灣巡迴演出的時候,也跟風進場看了幾次。只是,心情很快從第一次的新鮮好奇跌到完全不感興趣。
理由很簡單:這些演出的差別只在於幾名主唱的功力。當主角的唱功普通,或者飾演女主角 Christine 的演員很明顯被飾演首席女高音Carlotta的演員KO時,實在無法說服自己相信「Christine在神祕的魅影指導下一鳴驚人」的劇情主軸。再華麗的佈景、服飾、舞台效果都無法阻止我沉沉入睡。就這樣,偶而聽聽唱片沒問題,但是我再也沒有想過要進場看《歌劇魅影》。
沒想到,今年竟然有機會在一個星期之內現場欣賞日、中版《歌劇魅影》:一是已經演出三十五年,今年剛超過八千場的日本四季劇團;二是上海文廣演藝集團 今年的新製作,五月開始巡迴上海、廣州、泉州、深圳等地,八月二十六日在廈門上演第一百場。其實,之前除了原始英語版,我已經聽過日語、德語、匈牙利語、荷語、瑞典語、瑞士德語、俄語、波蘭語⋯⋯等各種奇奇怪怪的《歌劇魅影》錄音,所以一開始是抱著獵奇與蒐集徽章的心態進場。
沒想到,這兩次亞洲版製作竟然重新燃起我對《歌劇魅影》的興趣。走出劇場,我想的不是哪裡還沒有達到水準,而是在整體已經通過一定的標準後,我開始思考與比較演員的詮釋角度。而這些想法都是過去不曾出現的。
由於《歌劇魅影》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巴黎歌劇院,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以不少篇幅大酸傳統歌劇的唱腔、導演手法、劇情,以及法國歌劇不可缺少的大場景:芭蕾。
他使用了許多誇張、丑化的手法,揶揄了舊時代華麗歌劇的陳腐與浮誇。另一方面,洛伊韋伯藉魅影之手創作了一部極度「背骨」的「先鋒歌劇」《唐璜的勝利》,藉以暗喻他和魅影傲然不流俗的風骨。但因此不管是哪種風格的段落,《歌劇魅影》裡的許多角色都需要紮實的美聲功底,這也是它和其他流行音樂劇最不同的地方。
四季劇團的製作有非常典型的日本式細膩,再加上三十多年的經驗,一切都是恰到好處的精準,演員的唱功也在水準之上。它吸引我的是飾演魅影、Christine與子爵的演員對角色的詮釋,比過去看過的西方演出都更細膩而且立體,角色的個性和人設都有所經營,子爵 也不再是如魅影所嘲笑的有錢廢料公子。從下半場〈唐璜的勝利〉一直到結束,各有立場的三人糾纏愛恨毫無冷場。
中文版的選角很大比例都具有美聲功底,除了三位Christine都是古典歌劇出身,飾演劇院頭牌男女主角這對「活寶」的周孟濤、李忻潤的唱功真是亮到無法忽視。因為語言相通,我對中文版的要求自然多了文本翻譯的水準。這次中文化採用專人小組翻譯,用字顯然經過再三推敲,不只求貼合原詞的意義,更求押韻與適合中文演唱習慣。
先不論重要歌曲的唱詞譯得好不好,下半場〈唐璜的勝利〉的排練場面,那一段討論「什麼才是音樂」的七嘴八舌,翻譯真的精準得不得了。而且句句簡潔明力、意有所指、毫無贅字,忠實表達洛伊韋伯 藉劇中人陳述「創作者」、「詮釋者」既相依又對立的微妙關係,意在言外,讓人拍案叫絕。然而節目冊只附了五首名曲的中譯詞,可惜了這些精彩的中譯。
現場音樂的演出是中文版另一個驚喜。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不但有細節,還有詮釋的《歌劇魅影》!在不影響劇情流暢度的情況下,音樂總監趙繼昀在某些段落會讓獨奏樂器自由發揮,或者讓李忻潤在〈啞僕〉裡小小秀一下他的唱功實力。音樂不只是伴奏,它也有「話」要說,這是音樂劇最重要,但是也最常被忽略的一點啊。
魅影最後決定讓Christine與子爵離去時,過去西方的演出總讓我覺得Christine是魚與熊掌都要,只是被劇本強迫跟著有錢的帥公子哥兒離開。日本版的魅影(飯田洋輔 飾)性格沉穩,明知不可能挽回,在Christine(海沼千明 飾)退回婚戒後,還是決定溫柔說出這句從來沒有對她說過的話「Christine,我愛妳」。只是Christine雖然音樂上與他心靈相通,愛情卻屬於子爵。
中國的魅影(劉令飛 飾)氣盛,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說出這句話,但是魅影是Christine(楊陳秀一 飾)想擺脫的故去父親陰影,所以她不帶留戀地離開地宮。就這樣,一部《歌劇魅影》,一樣的音樂與幾近一樣的舞台服裝,亞洲人的細膩詮釋帶給了我兩部不一樣的《歌劇魅影》。
當表演精緻到相當程度時,演員的一舉手、一投足,乃至一句話的輕重往往帶來截然不同的情境,這也就是現場演出的魅力,而這也讓我開始期待能看到第三種魅影、Christine與子爵的關係。
●本文為 AQ廣藝誌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