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借閱所】凡事再想一下,減少事後扼腕的選擇《泛蠢》
大家好!我是詹慶齡,在故事借閱所,讓我們借一本好書,探索自己,閱讀世界。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對人的評論「聰明人做蠢事」,如果自己剛好就是話裡面那個聰明人,心裡一定很不是滋味,因為我們的重點不會放在聰明上頭,而是會去放大「蠢」這個字,不過,看完這本《泛蠢》之後,我們很有機會對於犯蠢的自己釋懷一點,原來,那些公認全世界最棒的腦袋和最專業的精英,也會犯下跟我們一樣平凡的錯誤,不過別誤會,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教我們如何幫自己的愚蠢找藉口,相反地,它是在告訴我們怎麼真正地認錯,藉由科學實證與個案研究,直搗人類慣性思維的盲點,搞懂犯蠢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改善我們的心智活動,減少潛在錯誤的可能。
問題是,我們的心智究竟怎麼了?為什麼連高智商的人都可能做出壞決定?更恐怖的是,作者舉了一堆實例告訴我們,某些最大的錯誤正是由客觀標準原則所認定的那些聰明人所犯下的,而且,聰明人犯的錯往往更加愚蠢、龐大、後果嚴重,因為那些決策可能牽連甚廣,波及更多無辜。
以作者的背景和學識基礎,他似乎真的很夠格這麼說,這位作者莫布新在大型投資機構,包括藍山資本和瑞士信貸曾經擔任金融戰略主管多年,他也是摩根史坦利旗下協成環球團隊首席研究顧問,在哥倫比亞商學院兼任教授將近30年,理解了他的背景,大概就不難猜到這本著作當中,所舉的實際案例很多都是金融案件,包括我們至今都還記憶猶新的次貸風暴,以及馬多夫主導的史上最大龐茲騙局,在這些影響全球的大事件當中,騙子與受騙上當的雙方都不乏高級知識份子,也正由於太聰明,經常反被聰明誤。
然而,聰明不是件好事嗎?作者從頭到尾都沒有貶低聰明人和專業人士,他所強調的是,越是處在關鍵位置,握有重大決策權力的人,越不能衝動行事,他用了非常巧妙的比喻來形容聰明人做出壞決定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就如我們一般人一樣,在心智軟體上都擁有相同的出廠設定,簡單地說,腦袋靈光的人和資質平庸的人或許智商有別,但是心智上都可能產生優越感的假象,例如能力很差的人,卻覺得自己表現很好,而專業的精英自信地以為能夠掌控一切,也常常導致樂極生悲,作者坦承,他自己的職業,也就是積極的資金管理,可能是專業世界中控制假象的最好例子,他所揭示的事實,恐怕會讓我們這些信任專業操盤的人捏把冷汗,整體而言,積極建構投資組合的基金管理人長期來看,投資報酬率低於市場指數,而且這是每家投資公司都認知的結果。
當然,這並不表示,專業決策有所惡意或者故意輕忽,其實多數人都相信自己做的是正確的決定,只不過,市場是變化萬端又高度競爭的,誰能夠總是違抗機率呢?
作者從自己最熟悉的金融領域,一步步抽絲剝繭,系統性地整理出八大思考雷區,從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的自我感覺良好、過度聚焦的偏狹觀點,再到情境知覺,讓讀者有機會根據實證,理解自己的心智是如何活動的,讀完它,或許就能理解,為什麼某些經驗老道的醫生會做出錯誤的臨床判斷,醫生一般不會故意誤診,他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隧道視野,而我們的消費行為,很多時候是所處的情境影響了我們的腦波。
點出八大決斷陷阱之後,作者在每個篇章末尾,都會提供針對性的心智鍛鍊建議,我個人覺得最受用的是:第一,做決定之前,多去看看除了自己以為之外的其他資訊,第二觀察整體勝於觀察個體,還有,雖然人生不能忽略運氣,不過,成功是運氣加天賦的結果,而天賦發光需要長期自律,更重要的是,成功絕不是一套簡單的公式,我們別再被成功法則之纇的文宣式標題所蒙蔽了,盲從和化約也是很不智的。
借閱這本《泛蠢》,讓我們盡可能做到原文書名的「再想一下」,減少事後扼腕的選擇。
●本文推薦閱讀書由讀書共和國出版品牌:八旗文化之《泛蠢》,授權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