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真心愛台灣的人!劉銘傳與他的「劉伯大夢」

聯合新聞網 一刻鯨選
劉銘傳人物圖 (圖片來源/典藏文物-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內容/苦苓,編輯撰稿/一刻鯨選)

劉銘傳,家中排行老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他的出身不是很好,就是很會打仗。

一八五八年,英法聯軍打敗了清國,簽訂《天津條約》,基隆正式開港。基隆港開港對老外有什麼好處?因為基隆一帶盛產煤炭,這可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能源。所以法國人便派軍艦到基隆港強索煤炭,清政府這下就有點緊張了,於是下令台灣備戰!築砲台、建城堡、買武器,把基隆港這邊「軍事化」一番,並派當時的福建巡撫劉銘傳前來台灣「督軍」。

不久之後,法國軍隊又進攻基隆港,而且這次想要直接強佔煤礦!清兵根本不擅海戰,軍力也不如人家,但劉銘傳可是率領淮軍打敗太平天國的「老鳥」,經驗豐富的他決定打遊擊戰,等法軍登陸之後,再利用地形地物埋伏攻擊。

最後,游擊戰奏效,害得法軍死傷慘重。而且這麼一打,清政府才真心知道台灣的重要性,這才把台灣正式設省,並由立功的劉銘傳以福建巡撫兼任台灣巡撫。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苦苓親聲講演版]》

有志氣、有遠見,才能有建設

既然當上臺灣巡撫,劉銘傳最大的任務當然是要保衛台灣,這時武器就很重要,他除了跑去跟德國買大砲,還要「國砲國造」!清國唯一跟外國人打過勝仗的劉銘傳,果然比之前任何一個清廷官員都有志氣、有遠見,連大砲都自己造,也在各地造砲台,像是台南的億載金城和鵝鑾鼻燈塔。

除了軍事建設,劉銘傳眼光夠新潮,在台灣開設「西學堂」,教的不是「之乎者也」,而是英文、法文、歴史、地理、數學,他認為這樣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將來好跟外國人打交道。

不過所有建設中最重要的還是修建鐵路。劉銘傳計劃把鐵軌一路從基隆蓋到新竹,但清政府覺得鐵路沒什麼用,不同意撥款,劉銘傳只好向民間籌募經費,建好之後再交給民間來經營,這不就是BOT嗎?多先進的觀念啊!你說劉銘傳的頭腦新不新?

劉銘傳真的是有在為台灣著想,他設立商務局,買了八艘新式輪船,「滿世界」去通商、賺錢。又設電報局,不但台灣全島可以通,甚至還有海底電纜到福州。劉銘傳為什麼那麼新潮?這時的台灣從軍事、教育、交通、通訊、貿易,還有土地稅賦,可以說是全盤西化。這個真的不像是沒有留過洋、讀過外文書的劉銘傳自己一個人想得出來的。

清國時代鐵道線路圖 (翻攝自網路)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苦苓親聲講演版]》

沒能繼續的「劉伯大夢」

總之,劉銘傳至少拿了三個第一:大清國第一條正式使用鐵路,第一個自辦的電力公司,以及第一條電報線。作家楊渡曾感嘆:「如果假以時日,讓劉銘傳在台灣建設二十年(實際上只做了十年),未始不可能讓台灣成為中國最現代化的模範省。」

可惜,劉銘傳這個「模範生」卻不一定人人喜歡,他是屬於李鴻章派,跟之後得勢的左宗棠派天然不合,後來就被迫離職、告老還鄉,沒能繼續完成建設台灣的這場「劉伯大夢」。

但是台灣人心知肚明,知道誰是真正對他們好的,雖然沒有誇張到蓋銘傳廟,但是台灣有劉銘傳路,也有銘傳國小、銘傳國中、銘傳大學,還有一艘軍艦命名為銘傳艦。真正愛台灣、為台灣奉獻的人,台灣人一定會知道,而且會永遠記得。

劉銘傳、鄭芝龍、李仙得、余清芳、林獻堂、陳儀……這些聽來熟悉的歷史名人,看著與我們八竿子打不著,但回望我們立足的這塊台灣土地,卻處處可窺見他們留下的歷史足跡與生活積累。苦苓在《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苦苓親聲講演版]》有聲課程,透過其特有的幽默、生動敘述風格,聊著那些曾經鮮活的人物故事,將更立體的人物形象鮮明地呈現在你眼前,帶你窺見台灣近代至當代的歷史樣貌。

《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苦苓親聲講演版]》,聽苦苓娓娓道出台灣...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台灣史必修Taiwan Special[苦苓親聲講演版]》

一刻鯨選

最佳的聲音知識傳遞者 由一群愛生活、愛聲音的深海鯨編們組成的團隊 ...

一刻鯨選 劉銘傳 苦苓 陳儀 林獻堂 銘傳大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