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別再賴床?從睡飽、建立「時間界線」開始改善!

琅琅悅讀 大溏文化
圖/freepik

作者尚瑞君以資深母親的陪伴養育經驗、在教學現場多年所面臨的教育課題,加上臉書粉專父母最頭痛的溝通問題,分享如何面對孩子生活、學校上的各種狀況,從親子間的劍拔相對到放下怒氣平和傾訴,她如何以溫柔且堅定地的方式,解決頭痛的難題。

●本文摘選自大溏文化出版之《陪孩子好好說話:讓愛無礙,養成良好的親子溝通》。👉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尚瑞君

上學總是拖拖拉拉,父母可以怎麼做

我們會擔心孩子,是很正常的情緒,

但我們不需要把擔心的催促,變成孩子消極與懶散的魔音。

用平穩的語氣,提醒孩子現在是幾點幾分,

孩子內建出自己的時間感與效能感。

書名:《陪孩子好好說話》 作者:尚瑞君 出版社:大溏文化 出版時間:202...

  「快點起床!」

  「快點刷牙洗臉!」

  「快點吃飯!」

  「快點換衣服!」

  「快點要出門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相信每天早上要送孩子出門上學,都會覺得是一大挑戰吧?如果孩子每天出門都是拖拖拉拉讓你壓力大,血壓高,先不要急著催孩子,先靜下心回想一下,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呢?

  有一次我在講座的現場,聽家長分享說:「孩子每天出門上學像是在打仗,因為都起不來,但是在假日都不用叫,就會自己起床!」現場大多是小學生的家長,家長們一致表示贊同。我讓大家分享他們家的孩子都是幾點睡覺?大家才發現原來國小的孩子在10點11點才睡,隔天六點多叫不起來,不是因為孩子偷懶,而是孩子的睡眠不夠。依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推薦的睡眠時間:學齡前兒童(3~5歲)為10~13小時、國小學童(6~13歲)為9~11小時、青少年(14~17歲)則為8~10小時。

  我家兩個兒子在小學四年級前,大概都是晚上8點半睡覺,隔天早上不用叫他們,大概都會在6點45分左右起床,這樣算起來夜裡他們都有超過10個小時的睡眠,因為睡飽了,孩子自己就會起床的。

  孩子的睡眠不足,不但影響白天的學習能力,還會連帶影響到身心健康和親子關係。

  我在學校代課詢問過中年級的學生大概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大家起床的時間都差不多,但讓人吃驚的是,很多中年級的孩子都拖到晚上10點11點才睡覺,問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晚睡覺呢?學生大部分都說:「因為爸爸媽媽也是這個時候才睡覺啊!」

  孩子的睡眠不足,隔天一定起不來,就算被父母叫醒了,因為精神不好,做事一定是慢吞吞的,所以希望孩子上學前不要拖拖拉拉,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讓孩子晚上早一點睡,睡飽的孩子其實自己就會起床了!

  第一步是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那第二步是什麼呢?第二步是給孩子明確的時間界線。

  每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面向,針對陳述同一件事,也可以有更好的說法。

  比方說每天送孩子上學總是會不自覺地一再催促孩子快一點!快一點!但這樣催促孩子真的會快一點嗎?孩子不一定會快一點的。但催促的父母會越喊越緊張,被催促的孩子也會越聽越煩躁,這就讓孩子每天出門上學前,都帶著一個不好的心情,這是父母希望的嗎?

  其實只要給孩子明確的時間界線,就會比一再催促孩子有效。什麼是明確的時間界線呢?比方說讓孩子知道從家裡到學校需要幾分鐘,而幾點以後到學校是遲到,那我們最晚幾點幾分要出門。像兒子們念小學時是7點40分遲到,我們從家裡走路上學走到學校以孩子的腳程大概要7分鐘,平常我們都是7點多出門走路上學,有非常充分的時間,還可以讓我們在路上說話聊天,或是玩語詞接龍、成語接龍等遊戲,共同走過一段上學前的美好時光。

  當孩子有明確的時間界線,也會在自己的心中拿捏每件事要花費的時間。

  以前我們沒有使用鬧鐘,都是睡到自然醒起床。有一天早上,我記不得昨夜是否有比較晚睡,我們母子三人居然都睡過頭,當我恍恍惚惚聽到哨子聲時嚇了一跳,那是隔壁路上學校交通志工在吹哨子的聲音,我看見牆上的掛鐘已經是7點15分了!我趕快一邊叫兒子一邊說對不起媽媽今天睡過頭了!現在已經7點15分了,我們動作要快一點。

  因為孩子有明確的時間界線,他們沒有浪費時間抱怨或吵鬧,他們動作迅速的刷牙洗臉、吃飯、換衣服,在7點30分時出門上學。

  從小養成明確的時間界線,面對孩子上學這件事,我幾乎不需要催促,讓我們總是可以安靜地享受早上的用餐時間,讓孩子也有一個舒服自在的晨光時間,帶著好心情準備上學。

  我們都希望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與面對困難的勇氣,但對於孩子的行為我們如果總是用催促或一再叮嚀的方式去要求孩子,孩子將很難長出自信心,更不容易形成有勇氣的性格。因為自信心的產生,是藉由孩子在自己做到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中累積出來的,讓他相信他自己有能耐可以做到這些事。

  如果每天上學都只是在父母的催促聲中完成,那會讓孩子覺得如果沒有父母的催促,就不知道要做什麼,這不是跟我們希望孩子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建立出自信心背道而馳嗎?

  面對自己不會做,或不容易做到的事,孩子還是願意去嘗試,去努力,這就是勇氣。就像上面那個故事,雖然我們母子三人睡過頭而時間緊迫,我們還是努力完成所有上學前的準備,而讓孩子平安上學沒有遲到,這是我們面對困難不放棄、不逃避、不抱怨的勇氣,而這樣的勇氣讓我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甚至也讓我們的自信心加值,反而讓危機變成很棒的經驗故事,這樣不是很美好嗎?

  當孩子開始有固定的時間要上學時,不要用催促的方法,要給孩子很明確的時間界線後,即便孩子遲到,到學校也是他自己要面對遲到的後果。其實父母不需要把擔心孩子是否遲到的壓力變成是自己的,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上學受教育不是自己的事,而是被父母催促去做的事。這樣的擔心是父母越界了,而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牽掛與在乎,才是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的事。

  小學的課業壓力不像中學那麼重,孩子應該是可以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的,而孩子進入中學課業變得又多又難,加上還有升學考試,很多孩子的睡眠都是不足的,跟孩子約定好起床與出門的時間後,如果時間快到了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可以跟孩子說現在是幾點幾分,提醒他,這樣孩子就有概念,而不用催促孩子快一點!因為中學的孩子情緒變得很敏感,聽到父母催促,可能覺得有被指責的感覺,會很不爽!但跟他們說現在幾點幾分的像是在提醒,這樣的做法不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有限時間內做好該做的事,需要練習

要從開始養成習慣,把習慣變成自然,這需要常常做,天天做。如果父母習慣催促,天天催促,孩子也自然而然的養成拖拖拉拉的習慣。

給孩子明確的時間界線,讓孩子練習當自己時間的主人,培養出自己的時間感。

父母不催促,而是用平穩的語氣提醒孩子現在是幾點幾分,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內,也學會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應該要做的事。

●本文摘選自大溏文化出版之《陪孩子好好說話:讓愛無礙,養成良好的親子溝通》。👉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大溏文化 親子教養 青少年 睡眠 書摘 出版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