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蝶翩翩》觀察龐大粉絲基礎 如何帶動改編韓劇討論度
文/陳達鏞(Dal Yong Jin)
條漫在大螢幕文化中的跨媒體故事講述
隨著條漫迅速成為各年齡層讀者(特別是青少年和青年)喜愛的文化內容之一,電視製作人和電影導演等文化創作者已開始關注條漫作為文化製作的原始素材。有些條漫是由很多話故事組成,能夠描繪出韓國社會一些重要的社會文化面向。
在二十一世紀初,韓國文化產業面臨了新創意的匱乏,有許多改編自日本漫畫的電影和電視劇出現,但在韓國文化市場裡也常未獲成功。不過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韓國電影、電視劇和數位遊戲產業裡的文化創作者,轉而使用條漫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文化(Jin, D. Y., 2019a; Pyo, Jang, and Yoon, 2019)。
電視製作人和電影導演將條漫引進大螢幕文化,帶來了更多創意上的可能性,因為他們能利用條漫中出現的許多原創想法、粉絲基礎,以及觀眾熟悉的故事情節。此外,條漫通常透過數位平台傳播,對電影或電視製作者來說,作為原始故事的版權費用相對於其他來源(包括小說)要低得多(Song, Y. S., 2012)。條漫故事通常設計縝密、結構合理,因此比較容易改編為電影或戲劇。
條漫作為跨媒體故事講述的新常態
有幾個特點能解釋條漫如何成為跨媒體故事講述的原始素材:類型和主題多樣化、深受韓國年輕族群喜愛,廣播電視的進步,以及條漫針對智慧型手機所做的改良。正如詹金斯(Jenkins, 2011)所說:「跨媒體故事講述代表著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虛構作品的重要元素會系統地分散到多個媒介管道中,以創造出統一和協調的娛樂體驗。」條漫創作者和條漫平台利用跨媒體故事講述策略來使利潤最大化,同時推廣新的青少年文化。
韓國條漫主要因其多樣性而吸引了大螢幕文化創作者,以及各有不同偏好的條漫迷。條漫跟隨著韓國社會重大的社會文化變革,而推出各種風格類別和主題。起初多為愛情故事,此後則不斷發展,其類別如今包括BL、驚悚、奇幻、科幻和懸疑等。
今天,無論是愛情故事、純情類或驚悚風格的條漫,都探討了深深根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文化問題。當電視製作人和電影導演無法從其他文化素材中找到好的情節時,條漫自然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Song, C. R., 2014),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條漫的題材和主題多樣、大膽、有趣。
作為大螢幕文化素材的條漫大大改變了韓國當代電視節目和電影主要的題材和類型。大螢幕文化如今出現了殭屍、冒險、BL和其他以前不存在的類型,因為韓國人早已透過條漫接觸到這些類型並對其產生興趣。
條漫的故事通常比早期的韓漫更精巧。自二○○○年代末以來,條漫創作者已經發展出長篇故事,遠遠超出了由幾個鏡頭組成的單話故事。這些長篇故事需要各種結構、衝突、和諧和獨特的主題。某些方面來說,條漫仍然像是一種文化小點心,在於讀者通常是週期性地閱讀條漫。這是因為條漫創作者將他們的作品分段發表,而不像小說那樣在出版後能夠一次讀完(Jin, D. Y., 2019a)。
近年來,許多條漫的長度已經擴展到足以被稱為史詩級長篇作品,這使它們成為大螢幕內容的可靠來源。2關於這點,祖爾(Zur, 2016, 203)指出,「條漫是一種講故事的機制,可以捕捉到複雜的現實和角色心理狀態,卻不必致力於經營一條特定的敘述聲線。即便只有很少的文字,條漫也能透過能具聯想性的畫面讓我們了解各個角色的內在狀態」。
另一個使得條漫成為跨媒體故事講述熱門素材的主要原因是其粉絲基礎。作為韓國文化產業的最新文化形式之一,熱門條漫吸引了許許多多的讀者,他們往往成為特定條漫和漫畫家的粉絲。
在二十一世紀,有些熱門的條漫已獲得了幾百萬的觀看數。條漫粉絲不僅活躍,也會彼此互動。當他們閱讀條漫時,常會在社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分享劇情,並向新使用者推薦條漫作品。他們透過包括社群媒體在內的許多機制來表達自己的偏好和要求。在某些情況下(例如BL),這些粉絲活動最終說服了條漫創作者開發出新的類型(Hwang, 2018)。
當電視製作人和電影導演將這些條漫改編成大螢幕文化時,他們也能吸引這些粉絲成為大螢幕觀眾。最近一例是二○二一年三月,tvN頻道開始播出《如蝶翩翩》(Navillera: Like a Butterfly)這部改編自同名條漫的電視劇,該劇講述了一名退休郵差在七十歲時實現了成為芭蕾舞者的多年夢想。這個節目立即吸引了一大批熱愛條漫原作的粉絲觀眾。
《如蝶翩翩》於二○一六年開始連載,截至二○二一年三月已有超過八千八百萬的點擊量(No, J.W., 2021)。顯然,該劇的主要優勢之一就是其條漫粉絲基礎。
有趣的是,在韓國年輕人之中日漸普遍的所謂「失敗者症候群」(Loser syndrome)也導致了條漫人氣的上升,從而增加了其跨媒體性。許多韓國年輕人的日子過得很辛苦,感覺自己是社會中的失敗者。這樣的年輕人常對古怪或人生失敗的條漫角色產生同理心。
二○一○年代末,全球樂迷熱烈擁抱BTS的歌曲,背後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歌詞對於對韓國落後的教育制度、社會不公和政治貪腐等主題做出社會評論,同樣地,與韓國辛苦的年輕人有相同經歷的全球青年,也容易受韓國條漫吸引(Herman, 2018)。
然而在韓國社會中,「失敗者」一詞非常複雜,可以分成一些不同的類型。首先,許多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人經歷了各種社會經濟上的困難,如就業機會不足、房價飆升、公司升遷機會減少,以及錢不夠用,這些綜合因素讓他們的生活非常不容易。過去十年裡,許多大學畢業生沒能找到體面的工作,多年來只能做以日計的兼職工作。
二十世代韓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從二○一三年的九.三%增加到二○一八年的一○.五%,而二○一八年美國和日本的失業率分別為八.六%和三.六%(Kim, I.W., 2019)。因此,他們常常覺得自己未來無法結婚,也無法擁有自己的房子。
許多感覺自己是失敗者的年輕人都會消費輕鬆幽默的娛樂內容。由於條漫是千禧世代和Z世代消費漫畫的一種新方式,因此自然而然可以看到條漫創作者在作品中,探討許多年輕人感同身受的失敗者主題。條漫創作者留意到這樣的困境,所以常在條漫中創作出辛苦生活的角色。
與失敗者症候群有關的條漫之中,典型的作品之一是尹胎鎬的《未生》。《未生》最初是在二○一二年一月至二○一三年七月間發表在Daum Webtoon 上,作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尹胎鎬又在KakaoPage上發表了《未生II》(Misaeng: Part II),該作從二○一五年十一月連載至二○一八年五月,但他因為創作新的條漫作品《魚鱗》(Eorin,於二○二○年發表)而延遲完成該系列。
《未生》的成功讓它被改編成許多文化形式,包括電視劇、電影和音樂劇。
● 本文摘自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之《Webtoon:手機世代的韓流浪潮,條漫如何打造跨媒體的全球版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