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好像顏值飆升?原來是大腦「理想化」的腦補
文/顏志龍
戴口罩讓人變好看了
走在街上,看著戴口罩的人來來去去,你會不會覺得街上的人顏值好像變高了?以前街上的那些「善男信女」,戴了口罩之後似乎都變成「俊男美女」?如果你有這種感覺,也還算是合理,因為看不清楚的臉似乎比完整的臉更好看。
有一個研究呈現四張臉給受試者看,包含「完整的臉」、「模糊的臉」、「遮住三分之一的臉」,以及「比硬幣還小的臉」,然後問他們這些臉的好看程度。結果發現這四張臉中,人們覺得最不好看的臉,是完整的那張臉。其他不管是模糊的臉、三分之一的臉,或是小到幾乎看不清的臉,都比完整的臉好看。 這印證了「朦朧美」這個說法:看不清楚的時候好像比較美。
所以古代中國人結婚時,新娘頭上會蓋著一塊紅布(叫作紅蓋頭),西方新娘則是有一塊白面紗,現在看起來都很有道理。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像現在這麼厲害的化妝術,可以把每個新娘都妝扮得沉魚落雁,直接讓新娘罩上一塊布或面紗比各種化妝術都厲害,因為它是直接用人的「想像力」來妝點新娘。紅蓋頭或白面紗下的新娘容貌會被人們的想像力美化。
而白居易《琵琶行》裡的名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一般人都把它解釋為琵琶女因為害羞,出場時忸忸怩怩,才用琵琶遮住一部分的臉。其實她可能不是害羞,而是心機很重:她在一千多年前就懂得遮臉來讓臉不完整,知道這樣會讓自己看起來比較正。
我們在腦補
為什麼不完整的臉反而比較好看呢?目前並沒有確切證據可以說明這個現象。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腦補」,也就是當我們看到不完整的臉時,我們會自行去補足剩下的臉。
「在心理學面裡的一些研究發現,人們用會符合自己知覺的方式去處訊理息」……等等,你有沒有發現前面引號內這句話不太對,你仔細重讀一次引號內的句子,就會發現它裡面有些字詞的順序是錯亂的(請仔細重讀一次看看)。但是你第一次閱讀時,可能不覺得有問題,順順地就讀過去了。
那是因為人腦還蠻厲害的,我們會自動去對一些不足的訊息做修補,就像你剛才把有問題的字詞修補成你期望的樣子。「腦補」就是類似這樣的修補歷程。
同樣地,當你看到不完整或不清晰的臉時,你會自行修補這張臉。怎麼補呢?由於我們比較喜歡俊男美女,所以當看到不完整或不清晰的臉時,我們更傾向於補上漂亮的樣子,而不是醜的樣子。
有一種叫作「背影殺手」的說法,也是類似這樣。很多女生單看她的背影時會覺得很漂亮,看到正面後則會有些失望,這也是一種腦補。照理說,我們只看到背影,沒有理由覺得一個人漂亮,但是我們卻產生了「這女生好像很漂亮」的感覺,這是因為我們不自覺地根據一個人的背影,補上了漂亮的正面。
腦補只對人臉有用
有一個研究可以說明腦補這個現象。研究者做了一個和前面那個研究類似的實驗,但是改讓受試者看狗的臉──這些心理學家實在很有創意。他們讓受試者看清晰的狗臉和模糊的狗臉,如圖14-1(這邊我私心用上了我家小狗顏舒姬的照片)。然後問受試者哪一張照片好看。雖然我家小狗在我眼中,怎麼樣都好看,但你可以自己看看圖14-1的照片,你覺得哪一張比較好看呢?答案應該很明顯,我們通常會覺得清晰的狗臉比較好看。
為什麼之前用人臉的照片時,我們會覺得「朦朧美」好看,但用狗臉時反而是清晰的臉比較好看?這也可能和腦補有關──我們對人的臉能夠做腦補,但是對狗的臉不太能做腦補;我們很清楚怎樣的人臉特徵算是好看的,但是不知道怎樣的狗臉才叫好看。
一隻狗要怎樣才叫「眉清目秀」?當一隻狗對著你張嘴吐舌時,怎樣才算「唇紅齒白」?你根本就沒注意過這件事。你會說這隻狗很可愛,但絕不會說這隻狗的「臉」很好看。事實上,別說分不出狗的臉好不好看,當一群白色的小狗聚在一起時,你連他們哪裡長得不一樣可能都搞不清楚。你就統一叫他們小白(在此向本書功臣,Podcast「超直白心理學」的主持人小白致敬……)。所以,我們對狗臉的特徵很不熟,不太能對模糊的狗臉做腦補。由於無法做腦補,因此我們會覺得清晰的狗臉比模糊的好看。
其實不只是對狗,研究也發現我們對風景、對花朵也一樣,都會認為清晰的圖像比模糊的好看。只有對人臉會有「朦朧美」、「不完整美」這種特殊的知覺現象。所以人臉對我們來說很特別。
顏值很重要
既然我們對人臉有「不完整美」這種特殊的知覺現象,那以後大家戴口罩過日子就好了啊。就像網路上有人流傳,有些日本和韓國的女生從來不卸妝,甚至誇張到連丈夫都沒看過妻子素顏的樣子(這應該只是誇張的說法,不能太當真)。所以我們也可以盡量戴著口罩,來維持在別人眼中俊男美女的形象。雖然這個點子不錯,但是李組長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因為這還要考慮你本身的顏值問題。
這其實也很容易想像,如果今天金城武站在你面前,你會想要看他的全臉,還是看他戴口罩的樣子?當然是全臉了,把那種帥到像外星人的臉遮起來太可惜了吧。但是如果今天是本書作者站在你面前呢……可能戴口罩會好一些。這說明了一件事,戴口罩所形成的知覺效果,對不同顏值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
有人去研究人們對女生戴口罩後長相的知覺。在還沒做實驗時,他們先問受試者,覺得女生戴口罩會變好看還是不好看?結果多數人都覺得應該會變好看,這和我們的生活經驗和想法是一致的,我們普遍覺得戴了口罩會讓人比較好看。但是當真的讓人們去評戴口罩的女生照片時,卻發現沒那麼簡單;一個本來長得不好看的女生,戴口罩後的確有加分,可以讓人們覺得她比較好看;但是對本來就長得好看的女生,戴口罩不但沒有加分,還會扣分。人們會覺得一個美女戴口罩之後變得沒那麼漂亮了。
所以,戴口罩的效果和一個人本來的顏值有關。如果你長得像金城武、林志玲,那麼活在常常要戴口罩的時代中真的比較吃虧,很糟蹋你天生的顏值;而如果你對自己的長相不算有信心,那麼口罩可能可以幫你加分。上天是公平的,就算沒有顏值罩著我們,但至少有口罩「罩」著我們。而這個研究可能也突顯出一個殘忍的事實──這世上俊男美女是稀有的,也因為多數人不是俊男美女,因此口罩才能加分讓這世界變美。
你戴口罩,我怎麼知道你在生氣?
口罩除了影響顏值之外,它也讓我們更難辨識別人的情緒。有一個研究用類似「刮刮樂」的方式,去研究「遮蔽」對情緒辨識的影響。它先把一些有喜怒哀樂表情的人臉遮蔽起來,然後一點一點地讓遮蔽消失,人臉慢慢顯露出來,就像我們在玩刮刮樂時,慢慢地去刮出有沒有中獎一樣。研究想要知道,我們要讓人臉露出多少才能正確看出那張臉的情緒?答案是,重點不是露出多少,而是露出的部位是哪裡。
就像你在刮彩券時,不一定要刮很多也能知道自己有沒有中獎,如果刮到「銘」這個字就可以把它丟了,因為這是「銘謝惠顧」的意思。同樣地,人臉不一定要露出很多,當露出的部分是「眼睛」或「嘴巴」時,受試者就能快速而正確地判斷出那張臉的情緒。反之,如果露出的是臉的其他部分,人們就不太能判斷情緒。
其實我們只要想一想社交軟體上常使用的表情符號就可以理解,一個表情符號怎麼讓人覺得是笑、是哭、是驚訝?最主要也是靠眼睛和嘴巴的形狀,例如,(^ᴗ^)是笑、(>_<)是生氣。所以眼睛和嘴巴是我們判斷一個人情緒很重要的線索。
既然眼睛和嘴巴對我們判斷別人的情緒很重要,而戴口罩會遮蔽住嘴巴,只剩下眼睛,這相當於把我們用來判斷情緒的線索拿掉了二分之一,所以我們對戴口罩的人的情緒判斷力自然就降低了。就像名偵探柯南需要兩個線索才能找出凶手是誰,現在只拿到一個線索,他就很難破案,在猜凶手時也可能會猜錯。
過去研究也的確發現,對於戴口罩的人,我們對他們的情緒判斷的正確性會比較低。所以和戴口罩的人出門逛街要小心,有可能你身邊的伴侶已經在生氣了你還不知道;或是爸媽已經被小孩煩得受不了了,小孩還在那邊白目的鬧,回家後被修理一頓。
口罩使得我們在日常互動中,對情緒要花更多力氣去解讀,也比較容易在溝通時造成誤會。難怪自從大家戴著口罩生活後,本書作者就覺得自己好像變帥了,常常會有女生「眉目傳情」表達好感……聽我這樣說,你是不是覺得很(¬_¬)。
口罩拉近了人的距離
最後,在口罩成為一種日常的日子裡,這世界改變得比我們想像中的大。有一次學生跟我說,他們從入學到現在,有些同學的全臉幾乎沒看過。我聽了嚇了一跳,因為以前從來沒想過會有在同一個班級生活了三年,卻從來沒看過同學完整的臉這種事。但仔細想想,這非常合理,只是我們還沒習慣它。
事實上,我們可能多少有過一些經驗是,一個已經互動很多次的人,第一次摘下口罩時他的容貌讓你楞了一下,因為他的長相和你想像的很不一樣;然後你才發現雖然彼此認識一陣子了,但這是你第一次看到他的全臉。
類似這樣的經驗會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似乎變疏遠了。但是其實剛好相反,口罩可能讓人與人之間距離變近了。有一個研究發現,比起沒有戴口罩,當戴著口罩時人們會比較願意更靠近彼此一些,因為大家覺得口罩保護了自己,於是可以和別人再靠近一些。
因此,口罩除了改變顏值之外,也帶給了我們安全感,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至於因為疫病而完全疏離。所以出門時「手機、鑰匙、錢包、還有……口罩,別忘了帶。」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之《超直白心理學:顛覆你對人心的想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