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濫好人」情結嗎?劃清界線,從尊重自己開始

琅琅悅讀 時報出版
圖/Unsplash

文/泰莉・柯爾

來看看日常生活最常見的界限障礙和陷阱。

你的貴賓區設有紅龍柱嗎?

想想看,有誰會讓你不顧一切、重新安排行程,只為努力討好對方。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你會這麼做?

你的貴賓區代表心理、大腦和人生中的神聖位置,而且(或應該)只保留給可以增加你價値的人,他們能帶給你活力、讓你成長、為你打氣。但不是任何人都有權利進入貴賓區!如果對方値得成為VIP,你們的關係會是雙向道,彼此尊重,也會有合理的互相妥協。你的貴賓不見得十全十美,他們也是人,就像你一樣,但他們絕對不該常讓你感到疲憊、覺得遭到利用或剝削你。

如果你習慣討好別人,可能會受到潛意識藍圖的影響,認為你必須讓所有的家人、小學同學、分手的戀人或亦敵亦友的人,甚至自認為是貴賓的任何人都進入VIP區。你既沒有保鏢,也沒有紅龍柱,內心亦無法平靜。

有些人自覺全天候都能闖入你的生活和內心,如果你有高功能關懷強迫症,對他們說淸楚講明白並非你的內建反應。也許你有朋友一旦遭遇困擾或挫折就會打來,要求你提供最高等級的安慰(就是不分晝夜)。你忍受著胃痛,心不甘情不願地聽著對方的抱怨,後來你還得跟眞正的貴賓訴苦:「她竟然又在半夜打給我!誰會做這種事?為什麼?」

說眞的,誰在乎她為何打了一百萬通電話?我們不該在意別人的動機,畢竟別人一定會不停地向你提出各式各樣狗屁倒灶的要求或期待。除非你讓它成為問題,否則那不是你的問題。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會讓人分心,你要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想成為界限大王就是要對自己的動機感到好奇。

就上述狀況而言,眞正的問題應該是:你為什麼總是會接對方的電話?你的貴賓區是立基於你的價値觀、操守和底線之上。如果你的朋友不老實、不守法,而你又很看重誠實和品格,問問自己:這個人有資格進入我的貴賓區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對朋友或家人必須保持忠誠的想法可能會讓你感到糾結,這很正常。但如果媽媽/爸爸/姊姊/任何人無法獲得你的信任或尊重,你就有權利與對方劃淸界限。事實上,你有義務確保任何人在未經你明確許可的情況下,都不能跨過紅龍柱,越過你的底線。

有了健康的界限,你就能主動區分你周遭人們的優先順序。乍聽之下很無情,但說實話,我們不可能也不適合讓身邊每個人都排在第一順位。當你與某人在一起時,你覺得精力充沛還是心神耗弱?你覺得開心期待或擔憂害怕?哪些關係讓你覺得是負擔而不是你能自由選擇的?這些問題的答案會透露,你、你的人生、你的精力和你寶貴的時間該留多少給對方。

你不必現在就做出任何重大決定(即使你永遠不做選擇也可以)。我的目的是要讓你明白,只有「你」才能決定誰有榮幸成為你的貴賓。你可以隨時修改貴賓名單,無論對方是親戚、朋友或挑剔的同事,但你不必毅然決然地和對方老死不相往來,除非你想這麼做。要成為界限大王,就得從制約心態(如果不邀表妹參加我的生日趴, 她會很不高興),轉變為有能力、有成長空間的自主選擇。(我想邀哪些重要人物一起慶生?)

重點是你有選擇權,如果邀表妹參加生日派對讓你覺得憋屈,那就別邀她。

你總是扮演濫好人嗎?

你付出時是經過有意識的判斷,還是自然反應就說「沒問題!」如果是後者,你可能是反射性地答應。任何不假思索的回覆都只是反應,而不是經過思考的選擇,我稱之為「當然是YES」。也許別人要求你負責孩子班上的募款活動,儘管你當時正忙於搬家,或者你的母親生病需要照顧,你眞的沒時間幫忙,但你還是一口答應,彷彿你別無選擇。

不假思索就同意,是自幼以來養成的積習。你可能自覺得好說話,或者別人已經這麼看待你,但內心深處,你通常當下就知道自己理應拒絕。其實停止「當然是YES」的行為比想像中容易。在聽到對方的請求時,你可以利用片刻沉默,來練習阻斷這種習慣。

雖然維持片刻沉默就像房子已經失火卻不打給消防隊,但其實你應該擁有這段思考的沉澱時間。(更何況根本就沒失火)沒有人有權利要求你立刻,或是稍候片刻就得回答。先採緩兵之計,然後說「我考慮看看」,可能會很有效。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不馬上答應違背心意的事情,會多麼令你如釋重負。

就這個例子而言,拖延時間可以打破根深柢固的模式,有助於與當下保持距離,從第三者的角度想想你眞正的想法和感受。試試看!無論如何,我們都得停止一再重複做一堆根本不想做的鳥事,才能全心投入我們眞正想做的事情。

你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嘗試使用沉默的力量。不要覺得塡補尷尬的沉默是你的責任,你可以把這種時刻視為有力的停頓,這樣才有可能讓你更活在此時此刻。你當下可能想說些話、做出回應,以避免尷尬的沉默,但這樣做會因此錯失與人產生更深層的連結和交心的機會。如果你有意識地允許自己保持片刻的沉默,你可能會驚喜地發現,你能更進一步瞭解自己和身邊人們的想法。

你是否過度付出?

過度付出是「當然YES」的壞心後母,總是導致不良的結果或負面的影響。如果你有關懷強迫症,肯定能瞭解:自願一肩扛起所有差事,主動幫忙完成不屬於你分內職責的專業任務,就因為你覺得有人需要協助,不妨就讓能幹又有才的你來救援。

然而,即使你不認為自己是關懷強迫症患者,也會落入這種界限失守的陷阱。我們女性自小就被灌輸要符合特定的樣貌:如果我們眞是好媽媽、好姊妹、好女兒,在每個關係和角色中都要表現出色,這樣才是無私。我們會處理好任何人給予的任務或責任,而且以奉獻和友善為藉口,讓自己不合時宜地介入其中。身為一個過度努力、過度付出的過來人,我眞的明白這種感受。將他人的需求置於我們自身之上,這才是讓我們能成為好人的方式,對嗎?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下次當你又有這種衝動時,先問問自己,我的付出是出於愛,抑或因為恐懼或需要?儘管你看似堅強,不願承認自己也會害怕,也有需求。然而在許多情況下,恐懼和需求就隱藏在所謂「慷慨大方」的光鮮亮麗外表下。也許恐懼是因為你害怕別人認為你冷漠,而需求是你追求自我感覺良好、平靜,以及能掌握大局的狀態。透過成為不可或缺的人,可能會給你安全感。

書名:《有界限,才有自由:擺脫內疚與情緒勒索,設立健康的人際邊界》 作者:泰莉...

這條路走得越久,自我感覺良好的光采就會逐漸變得黯淡。到頭來你會心生不滿,甚至對所有人都覺得受夠了。都是愛利用別人的自私鬼!(開玩笑啦, 雖不中亦不遠矣。)我們常怪罪別人予取予求,因為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審視自己的邊界。要記得,「付出」是愛,但「過度付出」就是個問題了

過度付出和關懷強迫症的行為終究會讓人感到空虛,因為到頭來,你什麼都沒留給自己。如果你對人生一體適用的方案是付出更多,這樣眞能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嗎?不是喔,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用這招。

要擺脫這種自我毀滅的可怕陷阱,就要利用正念外加自我照顧。要中止這種根深柢固的模式,就要先想到關心自己,而不是在意別人。對他人做出承諾前,先問問自己,根據你的能力和感受判斷,對方是不是重要人物,然後再做出每個決定。如此一來,你會重新調整你的慷慨程度,付出時也會由衷感到高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之《有界限,才有自由:擺脫內疚與情緒勒索,設立健康的人際邊界》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在1975年成立,2020年邁入45週年,為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

時報出版 心靈勵志 人際關係 社交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