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對決》懷璧其罪─台灣半導體面對的政治風險
文∕尹啟銘
隨著半導體製造製程節點的推進,愈來愈多的企業被技術拋棄在後頭,製程節點在180奈米時,全球尚有29家廠商。到了16奈米/14奈米,只剩下三星、英特爾、格羅方德、中芯國際、聯電和台積電等六家;進入10奈米製程更是剩下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三家。
台積電獨領風騷,三大罪狀別有企圖
但英特爾自於2019年進入10奈米後,7奈米製程就一直推遲不前;而在7奈米、5奈米技術階段,台積電始終領先三星半年以上的期程,在製程技術上台積電宛如皇冠上的明珠。
另方面在代工市場領域,依據TrendForce2022年4月資料,台灣4家業者2021年全球市占率合計高達64%,台積電更獨領風騷占53%;2019年10奈米以下市場台積電占有92%,幾乎囊括所有先進製程產品。但是,站在金字塔的頂尖也引來風險。
2020年下半,汽車產業需求逐漸從疫情中恢復,車用晶片短缺現象逐漸浮出水面,且愈來愈嚴重,肇致全球多家汽車大廠生產中斷,影響經濟復甦,促使德國、日本、美國政府透過管道向台灣求助。2021年《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如同20世紀全球經濟對石油的倚賴,讓荷姆茲海峽成為重要戰略地位,而這條經濟命脈已經轉移到台灣與南韓生產晶片的少數科技園區。此同時《彭博社》引用大陸歐盟商會主席Joerg Wuttke的說法:地緣政治緊張紛擾如出口管制、政治干預等,供應鏈可能會因產能以外因素中斷,導致晶片短缺問題頻繁發生。
此後,有關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利的論調不斷蔓延,來自不同方面且背後各有不同企圖,而其環繞重點不外:(1)台灣處於地緣政治高風險,(2)對台灣晶片倚賴過重,(3)台灣對半導體產業高度補貼三者。
媒體開始點火
在媒體報導方面,2021年4月,日經中文網報導:〈全球過度倚賴台積電的風險在提高〉;6月道瓊社指稱:「全世界倚賴台灣一家晶片業者,讓所有人都容易受傷害」;Capital Economics則直說:「倚賴台灣的晶片對全球經濟是個威脅」。
甚至到了2022年4月,日經中文網持續發布〈尖端半導體台灣一體化風險提高〉、〈台灣在半導體設計領域瓜分美國優勢〉等報導,傳播對台灣產業耀眼成就的恐懼。
美國官員背後盤算
政治人物的言論則以美國為主。2022年5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陪同拜登總統訪問南韓三星公司,在接受媒體訪談時催促美國會盡速通過《晶片法案》(CHIPS),並稱美國從台灣購買70%最先進晶片並不安全,強調美國必須自製晶片。
其實這已不是雷蒙多首次發表「台灣風險論」,打從2021年年中她就不斷地散播,卻從來沒看到台灣蔡英文政府做任何適當的處理,讓「台灣處於地緣政治風險」的論調一直在國際政治、產業、媒體間像病毒一樣傳播。
2021年7月,雷蒙多一方面表示:「地緣政治風險是美國要減少倚賴台灣生產的原因」,另方面又說:「我們非常倚賴台灣,台灣目前是盟友」,顯示出美國正在操弄其一貫的兩面手法。於是在美國棍子與胡蘿蔔齊發之下,台積電2021年5月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置先進晶片工廠;動工一年多,美國政府說要給的補貼卻還懸在半空中。而即使台積電已進行到美國設廠,仍止不住雷蒙多對台灣的中傷,同年11月芝加哥、底特律兩經濟俱樂部演講,雷蒙多還一再地鼓吹她的台灣風險論。
甚至到了2022年2月,雷蒙多接受CNBC訪問時又表示:「美國正危險的倚賴台積電,而台積電總部所在的台灣正處在脆弱狀態。」歸納雷蒙多的言論,其目的就是美國要有自己的先進半導體製造,而要吸引投資,對半導體工廠和研發的補助則是不可或缺的政策工具。為了合理化該項政策的急迫性,於是拿台灣作敲門磚,這三塊磚頭就是:美國先進晶片過度倚賴台積電、台灣處於高度地緣政治風險、台灣政府給半導體產業高度補貼,這些論點說穿了都相當荒謬。
此外,產業界方面以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為代表,一方面搭私人飛機來台爭取台積電先進製程的產能,另方面公開反對美國政府對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的投資補助,和商務部長雷蒙多一樣典型的雙面人作風。
競爭者的嘴臉
基辛格在2021年6月24日自費投書《POLITICO》〈不只是製造,美國晶片生產投資須支持美國優先〉,文中一方面支持促進美國的創新和IP,主張政府應投資在美國IP及能力的建立,認為政府應將美國納稅人的錢用於總部及最關鍵資產,包括專利與人員留在本地的公司;另方面堅決反對覬覦美國補貼的外國晶片製造者將其有價值的IP保留在海外,將其最好的獲利與最先進的製造留在那裡,並指出即使台積電將於2024年在美國開始第一座工廠營運,公司仍將最先進產品放在台灣生產。在結語中,基辛格告訴美國政府可有兩個選擇,一是單純的提供優惠,補助在美國投資生產晶片;二是促進半導體產業生態體系發展,使美國未來成為世界上製造技術最好的地方。
基辛格文章的主要目的,固然是在爭取美國政府對其在美國俄亥俄州晶片廠的200億美元重大投資的補貼,同時也在排擠台積電等競爭對手在美國投資並接受政府的補助。
除了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5奈米製程晶片廠,台積電也於2022年6月啟動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建立的研發中心,據報導,日本政府擬補助約190億日圓;另外台積電與索尼、電裝等公司合作在熊本縣新設晶片工廠,日本政府擬補助約4,760億日圓。日經中文網以〈日本鉅額補助台積電會有果實嗎?〉質疑日本政府的補助無助於經濟安全,以及台積電掌握的新技術如何回饋日本是未知數;該文認為:「按照現行制度,即使台積電利用日本的國家經費推進研發,進而取得成果,也可能並不會回饋日本,而是獨占技術帶回台灣。」其論點和英特爾基辛格的話語如出一轍,不能說二者完全沒有關聯。
綜合以上國際間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相關負面的言論,其產生的影響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國外顧客轉單或尋求次供應商、企業出走、外資減少、業者到海外投資設廠遭遇與本土企業差別待遇或被不合理要求等。
矽盾護得了台灣嗎?
半導體產業或台積電在台灣被稱為「護國神山」。顧名思義,護國神山的意思是台灣的安全靠它保護,其意義和「矽盾」相同。澳洲記者艾迪森2001年出版了《矽盾:對抗中國攻擊的台灣的保護》一書,接著2009年製作了58分鐘《矽盾》的紀錄片,主要內容在敘述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美國、大陸甚至全世界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此讓台灣有了矽盾的保護,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台灣的安全,讓大陸不會輕易武力犯台。經過13年後,艾迪森不久前又推出《矽盾:2025》紀錄片新版本,仍舊強調台灣半導體的優勢遏制了大陸的進犯。
艾迪森的論點得到許多人的信仰,例如蔡英文總統2020年臉書上就宣稱矽盾是足以保障台灣的半導體,並在2021年投書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物,表示矽盾讓台灣免於遭受威權政體激進破壞全球供應鏈的企圖。但是這種論調真的經得起考驗嗎?
2022年2月俄羅斯甘冒天下的大不韙入侵烏克蘭,造成全球能源、糧食、礦物等重要物資供應鏈中斷,觸發全球物價上漲,西方國家則只能在旁跳腳,無法給烏克蘭直接的保護,戳穿了矽盾信念的不可靠,畢竟在國際上政治的考量是高過經濟。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The National Interest)2022年5月刊登了〈矽盾對台灣和美國是一項危險〉一文,對美國和台灣提出警告,認為矽盾是一個過時的概念,這概念促使台灣認為大陸在乎從台灣取得穩定的晶片供應而遏制大陸的入侵,並相信西方的客戶會基於其利益保護台灣。因此,使台灣獲得雙重遏制的保護;但是如果這信念是錯誤的,台灣的脆弱激發大陸的攻擊,美國的干預也無法足夠的保護,台灣「雙重遏制」就成了「雙重災難」。
該文認為大陸正致力提升本土半導體製造的能量,美國同時鼓勵半導體能產回流本土以減少對台灣的倚賴,台灣的矽盾在逐漸減弱,因此呼籲美國應協助台灣的國防力量,但美國政府有這樣的想法嗎?
在美國政府的眼中永遠只有自己的利益,即使犧牲他國亦在所不惜。美國正採取多元化途徑確保先進晶片的來源,首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壓迫台積電前往美國設廠,雖然張忠謀一再表示在美國生產成本過高,但這是從經濟上的考量,美國政府的思維則是從國安為出發點,所謂成本效益並不是其最優先的因素。
第二條路是和日本共同研發更先進的2奈米製程。據2022年7月29日日經中文網報導,日美兩國政府將以量產量子計算機使用的新一代半導體為目標進行共同研究,研發基地將設置試驗性生產線,預期2025年將在日本建立量產體制。第三條路則是扶植台積電以外的第二供應商,例如南韓三星、美國英特爾等,雖然該等廠商目前在代工領域尚難以與台積電匹敵,但假以時日即可具有台積電能力。美國政府正在削薄矽盾對台灣的保護力,台灣還能夠期待護國神山護守台灣嗎?
●本文摘選自天下文化出版之《晶片對決》,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