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為了成就?還是害怕被淘汰?撕下標籤,重新「為自己而學」

聯合新聞網 圓神出版
書名:《獨立鍛造:一生受益的自我心理學,重新領悟生命八大任務,邁向圓滿》 ...

文/蘇絢慧

遭到羞辱、負面對待,容易留下學習創傷

學習過程中有歷經過被羞辱經驗者,多少都會有「學習創傷」,恐懼學習,害怕自己笨、學不會、被取笑。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時期的發展上出現障礙,即會產生自卑、失敗感和自我放棄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成為成人人格運作的一部分。

一旦心裡產生極大自卑感,如果沒有直接自我放棄,就有可能因為很怕成為糟糕的人,而在日後把工作或計畫目標以追求完美為驅力,作為逃避內心的羞恥感和後悔感的補償。自卑引發的羞恥感和後悔感侵擾,是源於自我厭惡,是小時候未得到足夠的關愛和重視,內心始終徬徨無助於自己的無能和不足,也總是恐懼和焦慮做錯事後的懊悔,所凝結而成的心靈牢籠,因為無法信任自己的能力,終日不安於自己的犯錯和不夠好。

這也與未經驗過被安撫和接納有關,未能得到踏實的依靠和陪伴經驗的人,總是一個人面對所有的處境和衝擊,為了防止再次經歷內心所以為的天大痛苦,人們會傾向透過許多行為來逃避或防止那些想像中的可怕經歷,追求完美傾向所形成的控制欲就是其一。想藉著控制好一切來追求完美,以為這樣就不會掉入內心經驗到的任何沮喪及羞恥感。當然,這是自己的設定,本身就是一場永遠無法達標的陷阱,還會因此陷入強迫自己的圈套中。

當一個人沒能接納和信任自己時,任何人事物都不可能讓他感到滿意和舒心。內心深處被恐懼和不安覆蓋,便會以各種強迫,來要求自己務必達成極致的成功,以避免接觸到、瞥見自己曾經的羞愧和不足。而已習慣強迫自己的人,則會不斷地活在各種強迫中,同時也強迫著世界。越是強迫世界非要照自己的意思,世界感覺起來就越像與自己敵對。人是無法在和世界敵對、無法合作的情況下,卻能充實安穩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本事的,這很矛盾也很弔詭,畢竟他會落入害怕自己跌落和失敗的無止盡恐懼中,不停掙扎,也不停敵視世界傷害了他。

當你與自我潛意識的「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意念對抗時,「社會比較」的客觀標準是不存在的。你的內在自我評估往往可能會局限在主觀的自我貶抑和自我否定上,若產生互動的對象在意見和表現上明顯與自己不同時,自我的肯定程度便會大受影響,很快呈現出一種對自己能力和表現好壞的不確定感與懷疑。

那麼,除非能改換角度、移動觀點,試著多看見自己的累積,少看見自己的不足,因為人能發揮出自己的價值,是必須在於能深懂自己的價值所在,才可能相信在這世界上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能安身立命,不需恐慌,只要願意學習、接受挑戰、勤奮面對,都有自己可以發揮才能、貢獻成就的天地。

●本文摘自究竟/圓神出版之《獨立鍛造:一生受益的自我心理學,重新領悟生命八大任務,邁向圓滿》。


圓神出版

從30年字號的圓神、方智,到不同切入面的先覺、究竟出版社,以及新世紀誕...

圓神出版 蘇絢慧 心理學 心理勵志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