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不想上班》你會感到痛苦,是因為你已經努力過頭了

聯合新聞網 日月文化
書名:《今天也不想上班:放下不安與糾結,擁抱想逃離職場的自己,喘口氣再出發》 ...

文/井上智介

或許你已經努力過頭了?

我經常說「人生六十分就及格」,這道理用在工作上也一樣。

那些樂在工作,能在同一家公司待很久的人,平常工作時都會保留一點力氣。我真心希望大家也都能用這種態度工作。

有句話經常出現在準備考試的情境中:「為了考一百分,必須以考一百二十分為目標。」不過,這種話只是為了激勵自己達成該達成的目標,跟一般工作狀況不同。尤其是業務員這類必須追求數字目標的人,經常會把達成百分之一百二十作為目標。

但如果平常工作只用百分之六十的力氣,等遇到結算日或特別忙碌的時期,就能比平常更拚,發揮出百分之八十或是百分之百的力氣。要是平常就火力全開,等遇到關鍵時刻,就會很快耗盡能量,如同車子熄火一般。這時,請不要責備自己「不能堅持努力到最後」、「無法完全履行職責」,而是要察覺到「可能是自己平常努力過頭了」

話雖如此,如果是一直以來都百分之百投入、拚命工作的人,即使跟他說:「你只要用百分之六十的力氣就好」,他也會不知道該怎麼做。

「是要我偷懶的意思嗎?」、「是我之前表現得不好,所以現在要下調工作目標嗎?」他們會感到困惑,或許還會產生疑問:「那我一直以來到底做得好不好?」

也有人會認為「我是投入百分之百的力氣,才勉強能達到公司期待的」、「只投入百分之六十,公司一定會覺得我能力很差,把我給踢走!」

不過,並沒有什麼工作或職場值得你搞壞自己身體去守護。

如果感覺到心靈或身體已經在哀號,就請思考一下以現在六成力氣工作的方法。如果你的工作不允許你如此,我建議你可以申請留職停薪、換部門,或是離職,然後再重新開始,以調整原本「以百分之百氣力工作的態度」。

將你逼到窘境的負面想法

身處難以忍受的嚴苛情境,卻一直忍耐,覺得不能辭職的人,往往有否定自己的傾向。

「做到這種程度是理所當然,沒有好成績是我不夠努力。」

「大家都很辛苦,要我自己一個人偷懶,或是拒絕加班、拒絕假日去上班什麼的,我絕對做不到!」

「我其實真的很想說我好累,但又覺得不應該說這種消極的話。」你是不是也有過以上這些想法?

乍看之下,這些都是認真又執著的想法。如此努力的人,多半也都被公認為「一輩子努力工作的好人」。

不過,請等一下!這些思維中,都存在著有點令人擔心的共通點。

那就是,認為「有問題的是自己」、「原因在我身上」,以及用「負面思考」來鞭策自己。

在身心狀況還算不錯時,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有可能成為激勵自己的動力——「好,我怎麼能輸呢?」、「我要提升自己!」

不過,在已經十分努力,身心俱疲時,就會帶來反效果。自我否定會帶來新的壓力。「我明明知道該怎麼做,為什麼就是做不到呢?」這種壓力又會緊緊束縛你。這種狀態很令人擔憂。

你所認為的正確道理,不會將你逼到無路可走的狀態吧?

明明腦子知道該怎麼做,卻無法執行時,請不要否定自己,而是去思考「自己是不是累了」。

在我看來,很多人的問題在於並沒有發現自己身心疲憊的事實。或者應該說,他們雖然隱約感受到了,卻裝作沒發現。

狀況好的人才能正向思考

當你因為公司或工作的事煩惱,找人商量,可能會聽到一些好像不是那麼在意你情緒的回應,像是「你要正面思考一點,這樣比較輕鬆喔」、「你不要太在意主管或前輩的話,只要抱著感謝的心情,覺得他們是關心你就好了。」

或者,有人可能會鼓勵你:「只要能克服這個難關,你就會有突破性的成長,就試著再努力一下吧。」

不過,就算聽到的話多麼正向,若是你完全無法接受,反倒有可能在聽了之後,更覺得難以負荷,出現否定的情緒:「這些事我都知道」、「就是做不到才煩惱啊......」,到最後,對提出建議的人感到不滿:「你根本不瞭解我的心情!」

請記住一點:人類的大腦,就是有負面思維和情緒會勝過正面思維和情緒的傾向。與正面思維和情緒相比,負面的一方就是比較容易留在記憶裡,這是我們大腦的特質,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本能、防衛本能。因為如果不記住負面經驗,下次再發生同樣狀況時,我們就無法好好應對。

當痛苦一直持續,或是發生讓人精神嚴重受創的事情時,不論是誰,腦中都會充斥著負面想法:「接下來會不會又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只有在即使想像得到的壞事發生,我們也能應付狀況時,才有心力能正面思考。

所以,不需要勉強自己變得正面,不去克服煩惱和課題也沒關係。我想,你已經為了解決煩惱和課題一直努力至今,在無論如何就是無法正面積極時,就放鬆力氣,試著休息一下吧。

「因為○○,我可以繼續努力」這算是正面想法嗎?

要將負面思考轉為正面時,「鼓勵自己」是很容易使用的方法。

自己在心裡決定一個期限,例如「還有○個月而已,試著堅持一下吧」,這樣的對策也不錯。比起在一片渾沌黑暗中前進,設定期限比較能讓人朝著正面的方向轉變心情。

如果沒有拖延問題,真的能在「○個月」後得出結論的話,可說是最好不過的狀況吧。

不過,像是用「回家後看到貓,我就覺得好療癒,所以撐得下去」,或者「睡覺前打電動紓壓就好了」等個人喜好來支撐自己,又或是以「有很多比我辛苦的同事」這種與他人比較來企求心靈安定的方法,就有點令人擔心。乍看之下,這種思考角度雖然很正面,但本質上很奇怪。

沒有「貓」、「電動」或是「比自己辛苦的同事」就無法工作的話,那麼,你自己的狀態或許比你想像中還更接近崩潰邊緣。

「就算A不行,還有B」的這種思維,終究就是在忍耐自己面臨的處境,不管如何利用其他事物轉換心情,「A不行」的狀況依然存在。

我認為,這麼想的你是處於鞭打自己、擠出最後一點氣力與體力的階段。你就站在懸崖邊,顫顫巍巍地撐著。

所謂的「懸崖邊」,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各自的臨界點、極限。我們經常使用「超越極限」、「挑戰極限」這樣的表達方式。

不過,對我這樣的精神科醫師來說,我認為極限是絕對不可跨越的。一旦跨越,可能會出現身心症狀,造成日常生活的障礙。

在接近這個臨界點時,我們的身心會發出「危險訊號」。

●本文摘自寶鼎出版/日月文化之《今天也不想上班:放下不安與糾結,擁抱想逃離職場的自己,喘口氣再出發》。


日月文化

日月文化集團創立於 2002 年,是臺灣第一家跨足「綜合出版」與「英日...

日月文化 工作職場 職業倦怠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