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本完整介紹沖繩歷史專書 一覽琉球群島的前世今生

聯合新聞網 時報出版
書名:《沖繩自古以來,不是日本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琉球王國的前世今生》 作者...

文/朱宥任

「琉球」的起源

「琉球王國」──現在都是這麼稱呼這個沖繩前世,直到一八七九年仍存在的政權。可是這個國家的誕生,其實有著相當多的謎團與傳說。就連「琉球」兩字,本身都打上了一堆問號。

明朝以前,中國的史料已經出現若干次「流求」、「留求」等與「琉球」相似的名稱,例如隨書就曾提及「流求國」,說隋朝派軍擊敗了流求軍,燒了他們的宮殿,俘虜男女千人。元朝也有發兵進攻的記載,稱元世祖和元成宗兩代時都曾對「瑠求」動武過。三國時代,東吳孫權曾出兵「夷州」,也有是不是到了琉球島的猜測。

隋朝、元朝時代的事情,雖然也有記入琉球官史之中,但琉球建成官史的年代,都已經是滿清入關後的事了,時間上明顯偏晚,因此這個紀錄並不可能是第一手,還不排除是編篡人員看了中國的史料,沒經過多加查證就直接抄過去的可能,難以作為上頭寫的琉球,與後來相同的證據。

直到明朝,琉球的中山國王察度和明朝建交,保持往來關係之下,才比較可以確定這時記載中「琉球」指涉的,就是現在的沖繩。

至於「沖繩」這個稱呼,起源說則有別於「琉球」的中國系統,是來自日本方面。據說是當時沖繩方言中的自稱,讓日本人聽成了「おきなわ」。而「おきなわ」這個名字,最早在《平家物語》便已出現。另外,《鑑真和尚東征傳》也記錄過「阿兒奈波(あこなは)島」。到了十七世紀,薩摩藩挾持琉球王國政權,將其視為轄下領區。於是製作以國為單位的「正保國繪圖」時,便以漢字「惡鬼納(おきなわ)島」標註琉球。除了發音類似之外,還暗指此島本來住著作亂的惡鬼,但被江戶幕府和薩摩藩的正義之師所馴服的意思在。

不過當時的日本,在正式場合主要還是使用「琉球」的稱呼。直到一八七九年併吞琉球後,或許是因為要淡化與中國間的關係,因此才停用這個名稱,改用「沖繩」代替。到了二戰後的美軍統治時代,美軍政府又有意思做區隔,變成鼓勵使用「琉球」之名,除了政府機關名為「琉球民政府」外,琉球銀行、琉球大學等也是出現於此時。如今「沖繩」是正式名稱,不過「琉球」之稱仍經常被使用,特別是在想強調地緣特殊性的時候。

正史中的琉球

知道「琉球」之名從何而來,再翻開琉球史冊,看看對琉球起源是怎麼說的:在《中山世鑑》這本琉球王國最早編竄的官方史集,寫著琉球最早由天神「阿摩美久」創築,接著由天孫氏進行統治,教導人民農業及倫理,並將之比喻為中國的三皇五帝。

到了日本平安時代,有一位名為源為朝的將軍突然來到琉球。當時日本天皇間產生政治鬥爭,引發成為大規模的戰亂,史稱「保元之亂」。源為朝是其中一位將軍,弓術過人,但在保元之亂中戰敗且下落不明。相傳浪跡四處的他,就曾經來到過琉球。當船開往琉球途中時遭遇暴風雨,隨時都有沉船危機,源為朝便祈求「運氣全憑上天決定」。爾後源為朝挺過風災,成功上陸,這就是「運天」之名的起源。

來到琉球的源為朝,與大里按司(「大里」是地名,「按司」則為地方貴族、首領之類的稱呼)妹妹相戀,並生下一子,名為尊敦。不久後,源為朝打算帶著妻小回到日本,但數次出航都遇到風浪受阻。船長告訴源為朝「因為船上有女人,所以觸怒了龍王」。源為朝只好將妻小留在港口,並相約未來再度重逢。妻子日後經常抱著孩子,在浦添盼望著丈夫歸來,但始終沒能再見到面。她等待源為朝的地方,被稱為「待港(マチミナト,今浦添市牧港)」。

兩人生下的男孩尊敦(舜天),少年時就器量不凡、才德兼備,因此年僅十五歲就當上了浦添按司,治理能力頗受認可。在天孫氏王朝傳到第二十五代時,國王遭到大臣利勇殺害,王位被利勇奪走。當時的浦添按司尊敦看不下去利勇的行為,起兵反抗利勇。

尊敦起義此時,不過才二十二歲。但因為尊敦高尚的人品,各地紛紛響應他的義兵之舉。利勇辯護說是先王無德,他才取而代之的,尊敦一介孤窮匹夫豈敢起兵反抗他。尊敦則回罵利勇你既然深受國恩,理應效忠國家,但卻做出弒君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他是「倡義誅賊,以謝天人之怨」。後來尊敦軍成功攻破城門,利勇眼看大勢已去,只得殺妻之後自刎。

尊敦認為自己只是討伐逆賊,無意取代義勇成為國王,但在眾人的推舉下,辭退多次後總算是答應下來,被稱做「舜天王」。舜天王治國賞罰分明,百姓安和樂業,成為一代賢君。

相傳舜天頭上右邊有顆像角一般的瘤,為了蓋住瘤,他總是將頭髮結髻於右側。結果因為當上國王,眾人們便效法舜天的髮型,稱為「欹髻(かたかしら)」。直到琉球滅亡之後的明治三十年代左右,依然有不少人留著這種髮型。

埋沒的紀念碑

因此,琉球正史的第一章,可說是由源為朝這位日本將軍開啟的。在那之前雖記述有天孫氏時代,說他們在首里建都,劃分行政區域為「間切」,並由「按司」管理各地。但儘管號稱傳了二十五位國王,可講得出名字的居然沒半個,相當令人存疑。

對此,史書的解釋為「但世代之初,書契未興,治亂盛衰。姓名事功之屬,靡從詳考。其無如之何而已」,意思是以前沒白紙黑字寫下來,又因為動亂的關係,已經難以詳細考證了。雖然在想像中,官方的資料應當更具嚴謹性才對,可其實琉球許多史料並不盡然。既然指出「天孫」、「二十五位國王」這些明確情報,想必有一定的把握。可是,官方自己又同時承認,這東西要證據沒有。如此瑕疵幾乎伴隨著整部琉球史,許多地方還明顯出現極為超現實、或者兩種以上說法,令史家頭痛不已。不過對我這種看熱鬧的人來說,倒別有一番趣味。

「源為朝公上陸之碑」就在運天港的附近。至少以Google 地圖來看,它應該在走路二十分鐘以內能到達的地方,但實際要找此碑的難度卻高得多。它本身被埋在某個山凹小徑內,在荒涼無比的走道中,會發現某處轉角有一小塊不起眼,以致於我來回數趟才發現的告示牌指引。而往那塊牌子指向的地方望去,會看到路途連像樣的步道都沒有了,只有及腰的雜草堆,以及更高的雜草堆。

源為朝公上陸之址。(圖/時報出版)

我一路走來戰戰兢兢,沖繩蚊蟲不在話下,毒蛇流竄也是有名的,沖繩知名的「波布蛇」據說只有水就能存活數個星期,毒牙咬傷人會產生出血等症狀,嚴重可能致死。不過雖疏於管理,指標到底還是可信。朝著那個方向走一小段路,還真能見到有個涼亭,以及這位日本將軍的碑。

即使也是幾十年沒人整理過的樣貌,但涼亭水泥臺至少不生雜草,可以小鬆口氣。而那「源為朝上陸之碑」則深深埋在草叢堆中,旁邊有一小盆香爐,說是要給人參拜嘛,一旁可是連給人好好站著的空間都沒有。

沖繩許多一線以下的古蹟都有類似狀況。除非少數如首里城、識名園一般,藉由觀光找到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重生的機會以外,其他像這個碑一樣,留存著但是只有雜草陪伴的古蹟,還真不少。因此讓人困擾的是,這究竟該視為純粹的人力保養疏忽,還是一度因政治考量而浮上檯面的「為朝來琉之說」,也在失去它的政治企圖之後,慢慢被捨棄了呢?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之《沖繩自古以來,不是日本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琉球王國的前世今生》。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在1975年成立,2020年邁入45週年,為華文世界第一家股票...

時報出版 沖繩 琉球 社會人文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