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文學

「如果你能和魚說話,
問問牠,貓去了哪?」

國寶級作家-黃春明

「我原來相當自憐的。發生在我的身上,往往是些不愉快的事,我頑皮,喜歡打架,不愛做功課。在學校是一個壞學生,在鄰居是一個壞伙伴,有些朋友的家長會說:『不要和他在一起,你會被他帶壞!』或者『你這麼壞,是被誰帶壞的!』別人的壞都可以一股腦兒推到我身上。」

「在還沒有接觸小說的時候,我否定自己的遭遇。我從不曾有意識地去研究小說,但我有一顆心,它幫我把吸收的東西內化成一股力量。自然而然地,我不再自憐了。自憐,就像蛹在繭裡,時間到了,就要咬破蛹,去變成蝴蝶,寬廣的世界在那裡等著牠去飄、去飛。」
(以上節錄自聯合文學官網─【黃春明作品展】作者簡介)

說起黃春明的經歷,那還真像是許多小說故事的集合。

他曾經擔任電器行學徒、小學教師、廣播主持人/記者、廣告企劃、賣過便當、拍過紀錄片、做過電影及兒童劇的導演/編劇,各式各樣的工作經驗成為了他小說創作的豐富素材。作品反應社會的脈動、時代之轉變,筆下的故事人物溫暖有情、笑中帶淚。多才多藝的他,左手寫作,右手編導,由其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是臺灣新浪潮電影的經典之作,自編自導的《莎喲娜啦.再見》更引人注目。

舞台劇《魚.貓》改編自黃春明原著小說《莎喲娜啦.再見》中的短篇故事〈魚〉及〈溺死一隻老貓〉 。〈魚〉以簡單的故事刻畫祖孫之間密不可分的情感,得魚的喜悅、失魚的衝突,魚成了希望的代名詞,也道出困苦的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溺死一隻老貓〉則描寫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純粹堅持與莫可奈何,遲暮之年無損對家鄉、土地、土地上人們的愛,這篇民國56年即已創作出來的短篇小說,49年後的今日仍有相同的故事。

其他收錄在《莎喲娜啦.再見》的短篇故事,黃春明仍以戲而不謔的筆調、關愛的眼神擁抱筆下這些小人物,其所要針砭的不是看似荒謬可笑的小人物,而是使他們陷入困境的社會問題。儘管社會環境不斷改變,始終不變的是黃春明一貫對小人物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