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月/請給低潮期的他,多些時間

聯合報 榮月

近日看J愁眉不展,閒聊得知,又是個「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家庭劇。

J說兒子在外求學多年,好不容易盼到學成歸來,期待他找份安穩的工作,沒想到返家一年多仍處在休息狀態。J從靜觀其變到看不下去,屢屢追問,結果兒子把自己鎖在房裡,不願與任何人交流。

「不知道他到底怎麼了,敲門全無反應,好不容易等到他出來喝水,抓緊機會關切,不應答又躲進房間……他會不會得了社交恐懼症?這周更不見人影,真擔心是不是出事了……」

孩子的爸想拿鑰匙開門,被J阻止,雖是自家孩子,畢竟已成年,基本尊重還是要的,就怕硬碰硬後果會更嚴重,不但破壞親子關係,更怕兒子被逼到走上絕路。

J轉向女兒求援,本想著年輕人之間應該比較容易溝通,但女兒卻反過來勸說兩老:「他現在就是不想說,我去問也沒用,再給他一點時間,讓他自己想通,否則再多的動作都只會造成反效果。」

女兒還開解J:「妳要先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擺脫那些災難式思考,不然繼續讓負能量吞食妳,不只有礙身心健康,家裡的氣氛也深受影響,任何問題都解決不了。」

我認同J女兒說的話,每個人生命中總有些低潮期,除非當事人能放下釋懷,旁人再急也沒有用。俗話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了坎的人。」有時候,那些令人痛苦難過的坎,會隨著時間流轉慢慢淡化,自然而然消逝化解,倘若不時去揭瘡疤,傷口將永難癒合。

聽說J的兒子大學時期活躍於社團活動,也打了不少工,能自食其力,不必擔心會變成啃老族,目前的休眠狀態只是暫時的,他的內心肯定有些想法需要沉澱,整理過後重新開機,即能轉換心情,闢出一片適合的生存天地。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這些話雖是老生常談,卻是顛撲不破的道理,孩子的人生路要靠自己走,父母可以陪伴協助,但莫插手過多干預,才是真的幫助孩子。

念轉心寬 親子之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