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大作戰5-5】Ilid Chou╱擅長打包與擅長搬家

聯合報 文‧圖╱Ilid Chou
在Ilid Chou眼裡,打包家當攸關數學也攸關體育,裝箱編號更是必須。圖/Il...

打包是數學,也是體育

每次和人說「我喜歡搬家」,對方都會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說得更精準一點:我喜歡打包。喜歡跟擅長往往綁在一起,我可擅長打包了,這五年裡,因為疫情與工作,我和先生搬了六次家,帶著兩個二十八吋行李箱出國,帶著三十個紙箱回台灣,搬得熟能生巧。這次回家,全部家當封箱完成後,包材就剩一個紙箱,這個估算太精準,本人非常得意。

「但還有快兩條的封箱膠帶。」先生說,一條共有五捲。

我當作沒聽到,膠帶可多不可少,麥克筆與泡泡紙也是。打包的過程如果少了東西,那不是去文具店補個貨的問題,那是休息一下刷個手機想吃點心,去文具店順便去買鹹酥雞,再配個手搖吧……回家吃完後,突然很睏的問題。

搬家打包是數學,計算到底有多少衣物多少鍋碗瓢盆,計算如何將這些散落的事物塞進更小的空間;也是體育,撕膠帶貼膠帶彎腰起立走來走去,不時加點重量訓練。這種數學體育綜合的學科,需要沉浸其中,培養出節奏,打斷不得。

打包的第一個重點,是減法,也是最快樂的部分。

可能還會用到的購物袋、橡皮筋、免洗餐具,可能還有機會穿的衣物、可能有人會喜歡的贈品……那些前綴帶著「可能」,讓人於心不忍,任其慢慢蠶食生活空間的小東西們,在搬家時,突然就能毫不猶豫地清理掉。畢竟,一切的「可能」,都比不上貨運與倉儲費用。

而且,每回搬完家,都會有好幾個月物慾全無,不時反省,為什麼一個人要有一整櫃的衣服?兩人世界裡會有四十個杯子?書永遠讀不完,書架卻有三百本書?

為將與人等高的Miffy海運回台,Ilid Chou與先生在防護上下了一番工夫。...

為難搬家師傅,就是為難自個兒的家當

說到書,書要最先裝箱,紙箱要厚,且小,一般的搬家用紙箱是中號,搬書用紙箱要小1~2號,不然裝是裝好了,抬不走,有時箱子還會炸開。

先在箱裡鋪塑膠袋防水,再開始疊書,同尺寸的在一起,避免壓到,書背對著書背放置,不然內頁在密閉空間下擠成一團。

一邊疊書,一邊試抬,通常還沒裝滿,已經抬不太動了,所謂知識的重量,雖然全裝不進腦裡。此時就不要再放,用輕的物什塞滿剩餘空間,饒過搬家師傅吧。

某次搬家時,鄰居也在收拾,他看著我的小書箱子說:「你人真好,師傅搬那麼多,你還怕人家抬不動。」那句「人真好」帶著一種「你事真多」的嘲諷,倒無須理會,不過,扣掉禮儀跟同理心,從實際面來談,為難師傅,就是為難自己的紙箱。因為當物品太重時,他們只能用拋或甩的去輔助上下貨。

裝得愈重,落地愈響。回想起來,突然好奇當年鄰居搬好家拆箱時,心有多碎。

撕膠帶與裝箱的分工

畢竟再如何小心,這次仍撞壞幾個杯碗桌椅,心愛的Miffy也有了磕痕。不過跨海運輸,本來就做好心理準備,碎碎平安嘛。先生倒是有點難過,因為把所有易碎品裹上泡泡紙與泡棉,再纏上膠帶防護,是他的工作。他包好,我再塞進紙箱。

關於這個分工,我們都覺得自己賺到,我老是把封箱膠帶撕壞,天天用指甲在膠帶上摳呀摳,指甲都掀起來。而他呢,是真的不會裝箱,一開始他還想努力,直到看到我把他裝不完的兩箱半雜物收成一箱,還有空間加上衣物防撞。

我們都放棄了,他不明白我為什麼老是讓膠帶滾出膠帶台,我不理解他幾何學得那麼好,卻無法看到箱子裡多出來的空間。不過,那四十個杯子都是我的,就如同當年的行李箱,也不是一人一半。用不到那麼多空間的人,學不會塞家當,也似乎很合理。

打包到最後,又是兩個二十八吋行李箱,裡頭是絕對不想遺失的物品:特別喜歡的飾品跟帽子、朋友的信、硬碟與顯卡,加上兩套衣物,確保剛回到家時,有東西能換洗。就剩這幾樣,還是去市場補了伴手禮才裝滿。

看看清空的住處,這租房真的很美,所以,那些花了我好幾天的紙箱,已經去蕪存菁的物品,似乎,可以再減少一點?

唔,搬家反省症候群看來還沒好,需要幾本新書跟漂亮杯子治治。

●作者簡介:

Ilid Chou,平面設計與插畫。貓奴、初階山友、Bunnies……人跟標籤都一樣常見的木柵人。經營飲食粉專但胃不好。五年搬了六次家的打包控。

●看更多搬家故事:

【搬家大作戰5-1】黃大頭/幫老媽搬家到天國

【搬家大作戰5-2】古碧玲/蟻式搬家

【搬家大作戰5-3】江佩津/北岸

【搬家大作戰5-4】林薇晨/家與家之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