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英/活得像隻貓
聽一位精神科醫師說:「人應該活得像隻貓。」沒養過毛小孩的我,不了解貓咪習性,須臾間只聯想到大難不死的「九命怪貓」,和風靡全球近半世紀、依然青春無敵的「凱蒂貓」,後來才知醫師的詮釋是「偶爾不努力也值得被愛」。
醫師在診間觀察到形形色色的人生,發現自我要求高的人容易被完美主義綁架,活得太認真很疲憊,比如有些銀髮族選修社大課程,不單是玩票性質,因不容許自己優雅落敗,硬是將之念成了年輕時的考前衝刺班;所以他呼籲:何妨活得像隻貓,「任何人都有權利像貓一樣被摟在懷中,即便不事生產、沒有功成名就,也能得到寵愛;如果沒人這麼做,那就做自己的主人,擁抱疲憊不堪的身心。」確實應當如此,我腦海裡浮現出鄰居太太的小女兒。
鄰居太太很自豪兩個兒子都出類拔萃,尚未失智前,喜歡講老大一路輕鬆念到博士然後在美教書,老二事業有成,生意版圖擴及歐洲;唯獨小女兒被嫌到一無是處:「嘴巴不甜,書念不好,萬年小職員一個,沒出息。」其實她的小女兒自幼愛畫畫,鄰居太太卻橫加阻攔,強逼她念不喜歡的會計系,乖巧的她不敢拂逆,畢了業又被逼著考公職,連考幾年都名落孫山。有時在市場碰到這對母女,一個沿街不停數落,一個五官皺成小籠包。為了逃避母親無休止的叨叨絮絮,女兒便意氣用事隨便找個人嫁了,婚後不到一年閃離,無處可去,只好又回到母親身邊,我總見她眉頭緊蹙,像一隻貓躡手躡腳、小心翼翼活在母親威權之下。
失智君後來找上鄰居太太,她變得無可理喻,什麼都忘,唯獨對小女兒的嫌棄忘不了,經常當眾不留情面破口大罵,後者還是一貫作風默默承受,陪伴就醫,料理三餐,照顧起居,無怨無悔。不過話倒是變多了,常聽到她不厭其煩哄騙母親大人:「好,好,我知道了。」、「吃完藥就帶妳去。」哥哥們難得回家探望,也只是蜻蜓點水般來去匆匆,好像都有難言之隱無法久留,將重責完全託付給這個小妹,有句老話說「巧子走得遠,憨子留身邊」,似乎有幾分道理。
今早她一臉歉然跑來我家借蛋,說是媽媽想吃蛋料理,她忘了買;我沒來由一陣心酸,想擁她入懷,告訴她「妳已經做得很好了」,即使沒有面面俱到,沒有功成名就,也值得家人寵愛一生,如果家人沒這麼做,那麼你就當自己的主人,緊緊擁抱疲憊不堪的身心,優雅而高貴的貓咪不就是這樣子活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