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寧/再見阿勃勒
三十多年前二妹就讀師專,暑假至台北參加活動,在校園拾取阿勃勒果莢帶回家鄉池上,父親在菜園周邊播種。種子順利發芽成長,不出幾年便蔚然成林。
我和妹妹分別從大學和師專畢業,進入職場、成家,忙忙碌碌;直到婚後回娘家才有閒情逸致,懂得欣賞家門對面阿勃勒的姿態。長橢圓形的葉子邊緣呈微波浪狀,風起時,淺淺綠浪翻飛,帶來清涼意。
五至七月的盛花期是最受矚目的時節。近距離細看,朵朵小花像展翅欲飛的金蝴蝶;遠遠觀望,花序成串垂掛枝枒間,黃亮明快洋溢著豐饒意象;而當花瓣像無聲的雨點落下,於地面鋪成花毯,藍天映襯,儼然一幅佳美畫作。
四年前父親患病手術,後續一連串電療、化療、標靶治療,他的田園生活和翻譯日文書等志業不得不放下,難免惆悵。我回娘家,父親勉強撐著孱弱身體至客廳小坐,我們話不多,就是靜靜望著那排阿勃勒。
當父親看到飛來停歇的小鳥,慨然道:「妳看,當鳥真不錯,沒有電療化療的問題。」父親相信也接受醫生的專業,但病痛與副作用之苦讓他懷疑人生。見父親的皮膚因電療灼傷,聲帶受傷說話困難,我不禁落淚。
現在阿勃勒之於我,多了一些感傷。也許是和父親最後的談話時,眼前阿勃勒花瓣紛紛飄零,像父親末段生命沙漏點滴流逝,也像我的眼淚撲簌簌,落個不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