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紋萍/此亦人子
女兒參加的校隊在課後闃黑的校園召開家長會議,與會家長言詞犀利、接力撻伐,對著前排的行政人員和老師。聽了兩個小時後,校長說的第一句話是:「請家長們對這些服務同仁多一點尊重,他們這樣唯唯諾諾地在回答、在服務,我心裡很難過。」說完,家長席安靜下來,而我,幾乎是泫然欲泣的複雜心情。
東晉陶淵明擔任彭澤令期間派了一個僕役協助兒子處理日常生活中砍柴、擔水等雜事,他在信裡告誡兒子:「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不要也不該頤指氣使地差使任何人,對你、對我、對他都是,沒有人需要卑微,沒有人該被不尊重的對待,不論年紀,不論工作。
這是教養,也是氣度。
我好希望也有這樣的上司、這樣的父母官。
回溯兩個月前,一位家長在群組裡質問老師,孩子參賽繳給教練的指導費,為何從一天一百元變成一場一百元?老師答覆,因為教練團提出比賽規模不一,有些循環賽一天打好幾場,時數極長,需要較多的教練人力與體力負擔,於是有了調整,並向眾家長致歉事前沒有說明清楚。憤怒的家長回道:「這是一句道歉就可以的嗎?工作是這樣的嗎?」後來學校將多於一百元的費用悉數退還給家長。
家長陸續撻伐、質疑這位校隊老師的諸多改革和變動。「她只是個老師」、「誰給她權力的?」、「教練辭職,一定有委屈呀」、「教練和校隊老師理念不合,該聽誰的?」、「教練帶了我小孩三年耶,而她不就只是個帶隊老師嗎?」、「去球場指導還領指導費,這不是違法兼職嗎?」
會議室的燈光全開,但卻照得人群慘白、教育乏力。襲來的涼意,不是黑夜,讓行政人員和老師感到疲憊的,應該不是這個闃黑的加班夜,因為加班不只有這一夜。
原來,是外聘的教練對校隊老師有諸多不滿,一種「不是她走就是我離」的決絕讓溝通破局,在即將到來的暑訓前,負氣離開。力挺教練的家長情緒被煽動,指責老師逼走教練,控訴校方不顧學生權益。校方在熱鍋上急著,為了避免訓練開天窗讓孩子受影響,積極尋找新教練替補,除了因應教練離職衍生的指導空窗期進行緊急安排,還要忙著回應家長投訴帶來的議員關切。腹背受敵的同時,家長持續憤怒追問:校方跟老師都在忙什麼?為什麼沒有人處理後續?為什麼沒有人來回答?
這不就是大人世界裡的霸凌?家長們對著孩子談教養,自身的行徑卻違背教養。我心裡覺得難受。
我回想老師在忙些什麼?家長群組裡,每日請假和遲到說明的狀況堆疊、各種要求老師特別關照留意的腳痛手痛肚子痛、各類關於便當或作業的轉達,以及訓練時間為方便家長接送要求時間加長──儘管原先依年紀與能力分級,各練半天,但家長希望能托育一整天。
都好,都能懂,人都有需求,都想要別人多一點的幫忙,而老師在這其中要維持管理、應對家長,來來往往的溝通商量、要求與被要求、請託與再請託。可那些謾罵的家長們怎麼就忘了「她只是個老師」這句話呢?「此亦人子也,善遇之。」尊重你,以及你的我的、別人家的孩子,任何人都該有這樣的尊重對待,教養不能忘。
我們談教育淨土,但又摻雜各種鬥爭和角力;我們說以孩子為重,卻又處處掣肘,讓協助照顧孩子的人員疲於奔命。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我想,好好溝通、理性論是非,才真的是為孩子找解方,也才能是團體的進步之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