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曉靜/貪食基因
可能是中秋或重陽,也或許是某個神明誕辰,畫面停留在客廳中央,方型折疊供桌拉開在神龕前方,神龕上擺著精心配色堆疊的水果,供桌則排滿葷素皆備的熟菜湯飯。
家中掌廚的女人已來回廚房客廳數十趟,男人們被吆喝著準備金紙香燭酒杯之類,最後上桌的是剛川燙好的全雞、有頭有尾的煎魚,還有一隻形狀健全的豬蹄,鬧哄哄了一早上才算是完備。
就在大人忙進忙出之際,一個牙沒長齊的小女孩爬進供桌下,望著那些穿拖鞋的大腳啪咑啪咑地走來走去,小女孩一屁股坐定,有那麼點看電影的況味。既然是「看電影」,嘴裡便不能閒著,不動聲色地起身,小手悄悄鑽出供桌底,一把取下那隻白灼豬腳。
起初先是舔舐輕嘗,之後便大口啃食起來。直到眾人持香準備祭拜,才驚覺三牲怎麼少了一味!想來當時才三歲不到的牙口,自然是吃不了什麼的吧?而那隻調味尚未完成的豬腳,無疑是小女孩擁有過最豪邁的棒棒糖,全無修飾地表露自己對吃的好奇。
長大了些,小女孩明白供桌底下不是藏匿偷食的好地點,取而代之的是奸巧盤算放學回家後、媽媽下班尚未進門前的時機,好進攻廚房玻璃櫃裡那鐵罐裝著的黃色麥芽糖膏。
那天天氣特別冷,抓準四下無人,小女孩撬開鐵蓋,拿了根綠色的塑膠筷就往裡頭戳;正想著要多繞幾圈糖吃個夠本,就奇怪怎麼這日的糖膏特別硬,筷子幾乎動彈不得。偏偏這時開門聲響起,伴隨著媽媽逐漸靠近的腳步,心虛的小女孩愈發使勁想拔起那根筷子……
後來,筷子是拔起來了,但只留下半截,另外半截就當著媽媽的面直接斷在麥芽糖罐裡。小女孩沒有印象當時是否因此挨了罵,只記得後來還是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餐具挖糖膏。美味當前,豈有卻步的道理!
多年後女孩當了媽媽,貪食依舊,即使經常受到自家孩子的取笑也不以為意;年紀愈大,愈覺得對食物的好奇與興致是老天爺莫大的恩賜,不僅給平淡的生活添味加料,也讓人更加留心尋常裡的酸甜苦辣。
兩個兒子訕笑的背後,其實是不遑多讓的──大兒子未上國小前便眼巴巴地央求大人碗中閃著油光的紅油抄手,後來花椒辣油成為他宣告長大的印記之一,彷彿開啟的不只是味蕾經驗,而是全新的眼界。
小兒子則是自小便吃碗內看碗外,話都還講不清時便翻著《海洋小百科》問大人魟魚好吃嗎?再大了些,只要有機會嘗鮮,烤秋刀魚腸、炸竹蟲、野菜、木鱉果、車輪苦瓜之類,以及各式喊不出正確名字的海鮮,無一不躍躍欲試,正如他經常在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中自帶驚喜。
想來,這貪食是被祝福的基因吧,舌頭能夠記憶的,可不只是吃飽二字而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