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毛小妞/客家人的清明節

聯合報 九毛小妞(桃園市)

公公婆婆都是從新竹移民南下的客家人,不同於一般沿襲閩南、漳泉州地區的習慣,直到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節才掃墓,每年過完農曆年,我們便開始準備。

清明節前一天的寒食節,傳統上不生火,吃的是生冷的食物,由此延伸出的草仔粿和艾粄等客家料理,亦可看出客家人的儉樸個性。

早年鄉下民宅的空地常會長出俗稱「厝角草」的鼠麴草,農家會採集後曬乾、磨碎,混合糯米粉漿製成草仔粿,以紅豆、花生、芝麻為內餡。另一種類似的料理,是以艾草取代鼠麴草,洗淨擰碎,染色糯米粉漿,即成艾粄,內餡則是鹹口味的蘿蔔絲或酸菜。

接年邁的公婆北上居住以便照顧後,我整理了小庭院,好讓我不在家時,有花草野菜能陪伴老人家,自然也少不了這兩種植物。

「媽,快來看!天這麼冷,鼠麴草和艾草長得更好了耶。」我拉著婆婆,興奮地在小庭院散步。「過年這麼冷,野草能長這麼好,真的不容易,是阿公阿婆的保佑唷。」婆婆開心地伸手輕撫嫩葉。

「沒錯,北部有雨水滋潤,雖然天氣冷一點,野草不用照顧也能長得很好。」我不禁有些得意。「天公落水,是上天疼惜大家辛苦生活的眼淚,」婆婆說:「也是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快樂的福氣。」

邊說著,婆媳倆也分頭摘取鼠麴草和艾草,準備清明料理,以虔誠的心與行動,為今年的慎終追遠,延續感恩和庇佑。

佳節點滴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