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麗賢/繫領帶
整理父親遺物,我留下一條黑白條紋領帶當紀念,這條領帶讓父親顯得帥氣。
第一次繫領帶,是大學時期,穿著白襯衫搭配黑色窄版領帶參加合唱團和詩歌朗誦演出。服預官役期間,被甄選為教官,依規定須穿著整齊軍便服、繫黑色領帶,才能到部隊上課。退伍後在高中擔任教職,我已習慣穿著黑色西褲、純白襯衫,繫上素雅的領帶,冬天則外加黑色西裝上衣。對鏡穿繫領帶是上班前的儀式。
學生曾好奇我的穿著,喚我「領帶老師」、「西裝先生」,還問我領帶的起源和繫領帶的理由。我的答案就從梁實秋先生在《雅舍小品》提及的領帶起源切入,源自於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時代,克羅埃西亞傭兵頸上的裝飾性領結,抖擻樣貌使貴族群起仿效。
據說,早期有些國家的大學裡,躋身黌舍傳道授業解惑,施施然步行在校園的老師,其頸間往往繫著一條領帶,是象徵專業的標幟。
在美國,繫不繫領帶有職場類別和地域之分。在教堂和大學校園裡,領帶幾乎快絕跡,炎夏時節特別明顯。林語堂先生接掌南洋大學期間,曾表達不贊成繫領帶,身體力行敞著領子穿梭於校園。然而在律師事務所、證券公司,領帶仍獨樹一幟;美國東部和中西部,男性仍習慣繫領帶,在西部則逐漸退燒。在台灣,典型繫領帶穿西服上班的,大概是金融業行員與應對顧客的職員,金融業注重專業形象,認為不穿西裝繫領帶,容易丟掉客戶。
繫不繫領帶,有其時代背景與任務需要。對我而言,繫領帶沒什麼不好,也許麻煩些,習慣一養成,每天早晨盥洗後,在素樸的領帶中,靈犀相通選擇一條搭配襯衫,對鏡一照,頸上長短各一端繞兩圈,儀式於焉告成。
上班前對鏡繫領帶,腦海中浮現帥氣的先父,我沒有跟學生提及這個理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