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雲/我失智了嗎?
兒子下班回來,換上家居服,走進浴室洗手。我問他:「吃過晚餐了嗎?」
兒子並沒有立刻回答我,默默擦乾了手,轉過身來,說:「老媽,我剛剛一進門,妳就問過我了。最近妳常反覆問同一個問題喔!」
剎那間,心底出現了一個微小的聲音:「我,失智了嗎?」
疫情蔓延之前,我的退休生活愉快而多元。練瑜伽、學樂器、玩數獨,還有三不五時的餐敘和小旅遊。隨著疫情的發展,許多課程和活動都被按下了暫停或取消鍵,生活的節奏改變、社交的版圖也縮減了。每天說話的對象只剩下家人和市場的攤商。
近來,我發現自己詞不達意、忘東忘西、每天花費不少時間在找東西和彌補因為「健忘」而造成的小災難上。有時不免焦慮,我這麼「脫線」,算不算失智呢?
在中老年人的生活圈裡,失智的話題永遠不曾冷卻。當大家笑瞇瞇地分享自己「健忘」的糗事時,笑容的背後總不免帶著擔憂與恐懼。今日的健忘,會不會發展成來日的失智?有什麼秘訣,可以讓我們永不搭上失智的列車?
根據專家的說法,「健忘」與「失智」最大的區別在於「病識感」。前者能意識到自己遺忘了某個約會或事件,經過提醒後也能回想起來。後者卻往往腦中一片空白,不記得自己曾經忘記。不論是「健忘」或是「失智」,兩者都是退化的結果。專家鼓勵大眾,多利用非藥物的方法減緩退化的過程,包括有恆的運動、勤於動腦,良好的人際網絡及健康的生活習慣。
兒子的提醒,讓我警覺到近日身心的變化,對於防疫期間的自我限縮,也有了不同的省思。面對歲月的催逼,焦慮與退縮並不會減緩老化的步伐,積極而樂觀的生活態度卻可以讓晚年的負擔變得輕省一些。攤開行事曆,我開始規畫新年度的活動──預約新書、參觀馬戲表演、安排聚餐、健身,還有寫作。
我為當下的自己加油,更期待十年、二十年後,依然健朗而神清氣爽的自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