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潔/他和他的冠軍女兒

聯合報 曾令潔(新北新店)
他和他的冠軍女兒。圖/PPAN

那天幫爸爸準備好晚餐,他不經意地說了一句:「我覺得有妳這個女兒,真的很好耶!我女兒對我真的很好!」那語氣不像是多年的慣性調侃,也不是刻意誇大鼓勵,就像放在報紙上的原子筆尖,自然流淌出墨水,從小點變成芝麻粒,再緩緩暈開。

我裝作沒聽見,專注擺放好味噌湯和鯖魚飯盒的位置,幫忙打開宮廷劇第五十四集,讓年近七十的老頭子可以立刻栽進清朝世界中,這事就算過了。

深夜,腦中卻反覆播送著爸爸的話,翻來覆去,有些失眠。

這是第一次得到爸爸的讚美嗎?是,也不是。從小渴望一家之主的肯定,所以盡力做個好孩子,考台大、申請出國、進入金融業……爸爸當然肯定過我,肯定我的學習、工作能力,肯定過我選配偶的眼光,可是對女兒來說,那些誇讚不過停留在表面,隱藏的動機才是核心:當一個好女兒。

然而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我卻沒立即牽起爸爸的手,或像三歲小孩那樣撲過去相擁,甚至連個微笑都沒有。面對這份窩心,女兒竟毫無回應,反而倉皇逃避,我想起「冒牌者症候群」這個名詞,是不是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仍然不夠格呢?

媽媽離開後,我每一年都帶爸爸出國旅行,美國、印度、紐西蘭……安排所有行程。去美國那次還幫他買了商務艙、帶他去看NBA新秀挑戰賽;爸爸現在仍會不時對朋友說起Mitchell當天多麼能跑能跳,我倒是一位球員的名字都沒記得。爸爸的拍照技術遠遜於媽媽,愛拍網美照的我,後來索性放棄,把有我在內的照片當作旅程的意外收穫,只專心替爸爸捕捉有他的畫面,成為他廣發至老人群組的炫耀圖。

防疫期間,每天煮飯給爸爸吃,不油膩、乾淨衛生,也讓他減少出門、避免感染風險;一到飯點,餐食自動上桌,想方設法鼓勵他勤洗手。偶爾意見相左,便躲回房間研究要怎麼打破僵局,順便向先生討教公公的思路當作參考;在能力範圍內設定好3C產品、寫下使用步驟,希望他舒適待在家,忘卻疫情帶來的不便利。

人的習慣養成只需要十四天,爸爸也是個人。

我沒想過要贏得鼓勵或讚賞,這是女兒的本分,但那些作為並非一時半刻,可能已超過幾十年歲月,遠遠超過防疫幾個月。

不是冒牌,絕對是親生的。

我不會去問爸爸,他那晚的那句誇讚是刻意為之還是突發感悟,也不會有勇氣道歉,當時那位「好女兒」竟用沉默和面無表情來回應她三十多年來瘋狂追尋的掌聲。就連寫這篇文章時,都仍緊張到手指發麻。還好,骨子裡流著他的血液,千真萬確,相信只要能繼續健康平安相互陪伴,就是我們一百分的天倫之樂。

父女之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