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紋萍/走在山稜線上的孩子,不猖狂
夏日炎炎,好友們相約到福壽山露營避暑。紮營隔日,Y家計畫帶孩子走一趟合歡溪步道,視情況爬合歡西峰。Y家帶著三個孩子,已攀越無數高山,戶外露營如家常,很讓我佩服。隔日下午,一行人攻頂返回,孩子們神情疲憊卻滿足,沒有一丁點的哀號抱怨。更讓我驚訝的是:Y媽說,這是她兒子的心願。
Y家升小六的兒子,能靜能動,不論是屢創佳績的游泳比賽、流利的閩南語演說,或營地裡協助拉營繩並張羅煮食,都讓人刮目相看。這個情緒內斂、行為超齡的男孩讓我好奇,所以當Y媽說這趟山行是哥哥的心願,我更讚嘆了;但Y媽卻臉色一暗,說起兩個事件,有她的憂心、驕傲和無奈。
導師在哥哥的成績單上寫著:「聰明伶俐,未能遵守團體紀律。時常帶頭出意見,然長此以往,恐有猖狂囂張之憂。」我聽了覺得詫異狐疑。Y媽轉述導師的話:哥哥下課時間,會揪眾玩撲克牌;老師上課解釋「流連」,正補充「流連往返」,哥哥接「榴槤好吃」;班會時,導師叨念常搗蛋的同學,逐一點出座號:二、三、四、五……哥哥接「同花順少一張」,全班哄堂大笑。
Y媽問了哥哥以上種種,並要求他收起撲克牌,問他為什麼不和以前一樣下課玩象棋?哥哥回,同學總是很快就輸棋不玩,久了找不到對手。而導師說他未遵守團體紀律,是因他覺得制服材質穿起來很不舒服,便藏在櫃子裡,待老師罵人才穿上。
Y媽嘆口氣,敘述上周陪爺爺奶奶爬石門山的插曲:那天哥哥覺得像散步,沒有運動到身體和心肺機能,回程途經爬過的合歡尖山,央求說想走一趟,約莫三十分鐘。Y媽一個遲疑,哥哥竟以為得到默許,一溜煙就不見人影。Y媽倉皇失措,不停往返停車場和登山口,引頸尋找兒子,終於遠遠看到山腰上一個小身影一跳一跳俐落下山,正是她兒子,氣得一路上不說話。此次的合歡西峰,原是處罰,要他反省後再決定是否禁足。
我懂Y媽無奈嘆氣的背後,同樣從事教職的我們,怎會不懂老師帶班的辛苦和難為。而身為母親面對兒子愈發長出自己的脾性,在引導和抑制之間的拉鋸拿捏,很多時候也沒有標準答案。
那一跳一跳,像隻猴子俐落下山的,是自己從小牽著走入山林,愛上大地的健康男孩。他也正走在成長的大山上,偶有林間岔路會讓他分心,也有錯落的灌叢雜樹引他探險;還有溪谷山澗、苔蘚處處,會令他滑跤跌倒。在山裡要與自己靜心對話、要有思考判斷,一次次豐沛山林經驗所養育的、心願是能再爬一座大山的孩子,怎會囂張呢?走在山稜線上,看過大山雲景的孩子,又如何能猖狂呢?
因為,渺小謙卑,是我們走入山林起,最先學會的第一堂課啊。
若是老師願意花時間認識孩子的其他面向,聆聽了解、溝通協助、對話引導,或許會發現,這個用小腳一步步爬上大山的孩子並不猖狂,他有穩健的步伐和遠眺的雙眼,是一顆曖曖含光的寶石,如同他走在山稜線上曬出的黝黑皮膚一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