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任/上救護車之前

聯合報 陳彥任
上救護車之前。圖/王孟婷

「醫官,救護車要鳴笛嗎?」「咦──」我發出日本綜藝節目的聲音,醫官的真實身分,是剛拿到執照的新手醫師。那是我第一次坐上救護車,任務單純,只是送腳傷弟兄到醫院,從來都看電視上車陣暴躁穿梭,這才知原來鳴笛與否在個人。

真正進醫院後,每次都鳴笛。

「學弟,現在你要外接新生兒回醫院……」住院醫師即將進入第二年,學姊開始賦予我更多能力:「但抵達時發現小朋友心跳血氧都在掉,你要趕快把小朋友抱上救護車送到醫院,還是怎麼辦?」「衝回醫院!」

「錯。」這道兒科祖傳問題不曾有人第一次就答對,就像股市大跌不該大哭退場,更該認真尋找價值被低估的標的,科學有時也是非常反直覺的:「直接衝回醫院,你是要半路什麼東西也沒有的急救嗎?這種事只有電視才有。」

兒科醫師有個獨有的技能叫「外接」:當外院婦產科發現新生兒狀態不穩,會請求醫院將新生兒外接過去進一步治療。每當加護病房電話響起,「XXX婦產科外接!」資深護理師立刻跳起來,準備移動式保溫箱、氧氣鋼瓶和急救箱;資深住院醫師則接手電話,交接小朋友的狀況與可能額外需要的醫材。不用幾分鐘,救護車已在一樓待命,直接跳上車展開任務。

「外接要急也要穩,小朋友要處理到初步穩定才能上車。」運送是整個環節最脆弱的時候,不穩的病人在路上反而危險。

就像蘇菲打開移動城堡的魔法之門,並不知道門後是天氣清朗的港口小鎮、華麗的王都或殆盡前線。多數時刻,小朋友可能只是吸入過多羊水造成的暫時呼吸急促,這是鼻管給氧就能穩穩回來的微笑狀況,當然也有學長所遇到,希望救護車開快一點、再快一點的時刻。

那日,第一次請求我們外接的產房護理師彷彿等了很久,急忙將小朋友推上車,學姊的話還迴盪在耳邊,我停下來評估呼吸、心跳、血氧……

「陳醫師,小朋友的血糖只有19。」與我一同前來的護理師正在做出發前檢查。「唉喲!怎麼這麼低?你們趕快趕快帶回去!」產房護理師可能是緊張,連門都幫我們開好了。初步穩定才可上車,我複製了學姊的口吻:「等一下,這麼低要是半路上抽筋怎麼辦?」

於是我們幫小朋友打點滴,給予治療劑量的5%葡萄糖液後,才安穩地將小朋友接回醫院。

回到醫院不是收工,接手的學長姊立即動起來,進一步找小朋友呼吸喘及低血糖的背後原因。一環扣一環,沒事就是好事,我們永遠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彥醫師的下班筆記:facebook.com/DrYanNote

陳彥任

小兒科醫師,粉絲專頁「彥醫師的下班筆記」及「千貓萬來」版主。 分享診...

小兒科醫師的診間筆記 陳彥任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