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傑/從葡萄到荔枝,一場甜的陰謀
聖海明廣場已是黑壓壓一片人潮,有股龐大的力量在其中醞釀著。氣氛愈來愈高漲,人人皆盼著那一刻的來臨。
剎那間,華麗燈光打亮了群眾,除舊布新的鐘聲響起,短暫的安靜掃過全場。鐘聲每敲響一下,大夥即吞入一顆葡萄。待倒數計時來到尾聲,瞬間歡聲雷動、樂音響起,香檳泡泡中,人們相互親吻、彼此祝福……這是西班牙百年來的跨年傳統,十二顆葡萄將帶來十二個月的好運。
據說跨年吃葡萄的習俗始於1909年,那一年葡萄產量過剩,國王與園主共謀,讓大量滯銷的葡萄有個去處。沒料到這個陰謀竟讓全民為之瘋狂,一直延續至今,更讓吃葡萄成了跨年的代名詞。
八○年代末,我帶孩子去市政廳廣場跨年,理所當然地準備了葡萄。但,未經深思而購買的淺綠葡萄稍嫌大了些,短短數十秒得吃完,除非大口連皮帶子一起吞,否則絕對來不及。這對我都有困難,何況是孩子,五歲的小女兒頭一次吃葡萄,腮幫子滿滿的,急得淚汪汪。
第二年有了經驗,我們先剝好皮、去掉子,一人一盤。那個跨年我們完美跟著鐘聲,吃下了新年新希望。
再來的那年,我們忙得忘了去超市,等想起來,架上只剩幾盤賣相不好、過熟的葡萄。還在抱怨價格漲得離譜,最後一串也給人搶走了。彎到附近中國超市,同樣也沒了。正苦惱時,猛然看見貨架上的台灣荔枝水果罐頭,在燈光照射下閃閃發亮。我想都沒想,伸手拿了兩罐。
雖然內容換了,孩子卻更喜歡這份驚喜。那晚隨著鐘響,我們甜滋滋地享受了來自台灣的祝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