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生/海地歷險記

聯合報 文/徐勉生

2008年,我奉派出任駐海地大使,於4月3日抵達。4月8日一大早前往海地外交部,商談向外長送交國書副本事宜,未料卻碰上一場暴亂。

當地民眾因為物價高漲,生活困難,在有心人士策動下,於當天發動示威,占據首都街頭,向政府抗議。示威民眾鎖定主要街道,把廢輪胎、大石塊放置在路中央,阻止車輛通行。我前往外交部時示威還沒有開始,暢通無阻,回程卻遭到阻攔。

離開外交部不久,我們即遇到第一處路障,駕駛繞道而行,在許多巷道中穿梭。然而,很快又出現另一個路障,改道,再改道,最終無路可行,必須回到主要街道上。

車行幾公尺來到路障前,忽然一塊大石頭飛向我的座車,砰的一聲,把擋風玻璃敲出一道裂痕。我們嚇了一大跳,駕駛隨即用當地方言跟示威群眾說明我的身分。沒想到,民眾居然很有禮貌地向我道歉,表示搞錯了,不知道我是大使,會立即移開廢輪胎與大石塊,讓我們通過。原來,大使館多年來在該國執行各項合作計畫,海地人民都知道台灣提供了許多援助,首都居民尤其對台灣頗有好感。

了解情況後,我請駕駛把國旗拿出來,掛在車頭右前方旗桿上,讓民眾遠遠地就知道來車是中華民國大使館車輛。這招果然管用,我們每到一處路障,不必再做解釋,民眾自動移開路障放行。就這樣,我們安然返回大使館。

那一天,深深體會何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過去這麼多年的援助工作並沒有白做,點點滴滴都在海地民眾心頭。

記憶藏寶圖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