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秋停/自助旅行的趣味與災難

聯合報 文/方秋停
自助旅行的趣味與災難。圖/李采容

每次旅行都是幸福冒險,出遊時於異國街道常見各國遊客,各式衣裝踩著各種腳步,一人一家或一團,如眾鳥齊鳴森林,嘈雜當中聽著熟悉話語或見相仿人事,心底便有幾分踏實。

父母輕裝帶著年少子女,手拿地圖或於手機上比畫,自助旅行是另種形式的大地遊戲,大人放下忙碌工作與孩子一起探索前路,找尋計畫及其以外的目的。瞧那興致高昂的父親正率領他的團隊實現夢想,或由幹練母親主導住宿與行程,小小旅行團出現於便利商店、轉運站,或在已過用餐時間的餐廳中果腹。旅行除了強盛意志更需有足夠的體力,捷運上偶見疲累父親(或母親)坐在兒女為他保留的位置,臉掛笑容勉勵自己一定要爭氣。

每人心中皆有開疆闢土意圖,並於漫長人生以各種方式實踐。

當年探路,日後回顧。旅行是既定人生的外一章,它可能是跳脫現實的憧憬、為既有生活的擴寫與延伸,經常也是貧乏庸碌人生的補劑。旅遊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積累成一瓶淨水、一袋清新空氣,或是長存心中的一朵亮白潔雲,支持人於困頓中振作精神,繼續前路。

引領幼雛舉翅,體驗文化差異

那些年一放暑假便往國外跑,行跡遍及美、澳、東京、北海道、夏威夷……一家人有近半月朝夕相處機會,同住一房、同處車內面對空間移動,孩子由頑皮嬉鬧逐年沉穩,而今回想起來,當年那一趟趟旅遊,每次飛起與回返皆似引領幼雛舉翅,教他們如何適應氣流、逆風飛起、於奮力當中茁壯羽翼,迎向日後適合的去向。

旅行是面鏡子,讓人看清自己,思索不同的存活模式。飯店自助早餐提供各種選擇,不同餐盤裡盛裝不同文化,相鄰座位含藏百般差異。

出遊期間喜歡新奇亦於潛意識裡保留原來習慣。跑遍超商找尋無糖豆漿、想吃一盤炒青菜、喝口熱湯、扒一碗米飯,離家幾天莫名的渴望便就浮出,心思與味蕾自動開啟,離鄉愈久遠感覺愈明顯。念舊的脾胃也好嘗鮮,藉口腹慾望標記一方風土,飲食記憶煞是久遠,日本夏天盛產的水蜜桃清甜多汁,韓國黃香瓜爽脆優於年少時在台灣南部的食用印象。

味蕾幫忙記憶一地特產,同樣種子於不同風土中長成不同的塊頭與滋味,人的品性亦有差異。韓國婦人有與台灣甚或全球共同的勤奮堅忍,那類似街坊及於田間耕地理田的阿珠媽、於商場為自己選購衣飾的婦人、轉運站主動幫忙教導旅客為T-money(韓國最普遍的交通卡)儲值的義工……每個人皆有存活的腳色與價值。遊逛中,歡喜行於城市街坊,自各式店面想像當地人營生與消費生活樣貌。

語言遭遇隔閡,趣味夾雜災難

旅韓期間搭計程車,習慣先將行程表上的地名秀出,司機點頭便就上路。司機意識著我們是外國人便就沉默,任由窗景於不明街道間移動。一回司機展現較強企圖心,一開始便試著與我們寒暄,無奈聽說間有著莫名隔閡,一開口便就卡住,熱情無法接續,只能一路沉默。下車前司機不死心滑出手機裡的翻譯句子,原來稍早他是問我們住在哪家旅館,待我們了解回覆後他才露出笑容。

不同語言阻礙溝通甚至造成誤會,猶記二十多年前至捷克自助旅行,乘坐上布拉格電車,車行不久便有一著花襯衫男子前來攀談,絮絮叨叨不願離開。早便聽說此地不肖黃牛猖獗,總死纏爛打拚命向遊客推銷音樂會或各種娛樂券。我們不予理會,男子不肯罷休,雙方僵持許久,乘客目光向我們集聚,讓人好是尷尬。男子自口袋掏出各種文件,口中念念有詞,並前去與司機交談多次。瞧他躁鬱不安,我們亦跟著窘迫至極,無人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化解這危機!無計可施狀況下,我們逼不得已只好秀出身上所有證件,男子一看見皮夾中的車票,便抹去額頭汗水,逕自下車離去,原來他是便裝查票員。

旅行有趣味亦有災難,幸與不幸皆成特殊風景,為瑣碎反覆的日常生活增添色彩。旅行的精髓在於期待,心中有旅行計畫,如鳥具有翅膀,等待風起便可高飛,迎接不同視野。

世界在我腳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