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孟柔/生命的盡頭

聯合報 綦孟柔
生命的盡頭。圖/王嗚咪

我記得非常清楚,在職業生涯的第一年裡,碰上了一隻老狗心臟衰竭住進病房,另一隻狗狗則是來剖腹產。當天忙到將近半夜,狗狗剖腹產都完成,狗媽媽也清醒過來,正當小狗與媽媽團聚在病房的下層時,上層的老狗去當小天使了。那一刻,兩組飼主都在哭,我也忍不住跑到包藥台後面落淚。

●浣熊看起來好好的,中心應能長期收容?

獸醫碰到的生死比一般人多一些些,面對生,人們好像比較有天分跟直覺去接納;面對死,最常看到的是抓著生命中的遺憾,遲遲無法對將逝者放手。或許是看太多野生動物的悲慘生命,若遇到安樂死的案例,我會盡力在牠痛苦的時刻減少痛苦的時間。台灣有愈來愈多人可以接受安樂死,但能夠在痛苦出現之前就進行安樂死的是少數,往往是到了生命的盡頭、已經無法挽回的時候,才接受放手。我第一隻執行安樂死的動物是一頭年邁的非洲獅,飼育員通知我的時候,這頭獅子已經無法起身,吃力地吸著最後幾口氣,就連我幫牠打麻醉針,牠也沒有任何反應。安樂死的藥劑注入血液後,差別只在胸腔停止了起伏,一頭年邁的獅子,在生命的末期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被關在籠內,這樣的離開我認為是解脫,若可以,我希望早點讓牠離開。

最衝擊三觀的,則是我在明尼蘇達州的野生動物復健中心,遇到一隻雙眼失明的異色浣熊。那隻浣熊的顏色是很淡的棕色,年紀不大,雙眼已失明,個性溫馴,被人發現走在馬路上。雙眼失明的浣熊不可能獨自在野外存活,加上體態偏胖,研判是有人固定在後院餵食,或根本被養在哪戶人家,不知道什麼樣的意外,讓牠迷失方向,就這樣被送到野生動物復健中心。中心內很多人跑來看那隻可愛的浣熊,獸醫師問我要下什麼醫療處置,我回答先做健康檢查再決定,那位獸醫師說:「No, We euthanize.」直接下了安樂死的處置。我慌亂地思考,試著梳理為什麼這位資深獸醫會立刻下這個處置,浣熊看起來好好的,「只是」雙眼失明,應該能長期收容。我想我的慌亂寫在了臉上,獸醫師隨即說,明尼蘇達州法律明定不得飼養野生動物,所以他不可能開放認養,中心內的資源也不足以長期飼養雙眼失明的浣熊,要符合這樣狀態的動物適合的動物福利,需要空出一個獨立空間,還有人力資源;再者,浣熊不是保育類野生動物,長期圈養不過是滿足人類的私心,對於野外保育沒有益處,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樂死。

站在野生動物救傷的角度,我好像懂了我們在做什麼。面對大自然的野生動物,有其存在的意義,生來雙眼失明的浣熊,若不是人類介入,早就被大自然淘汰,人類雖然延長了其壽命,但面對自然環境,這隻浣熊幫不上任何忙,在有限資源下,我們救不了每一條生命,所以我們選擇把資源放在相對適合的配置。當天,獸醫師送走了那隻特別的浣熊,我摸了摸牠的皮毛,希望來生再見。

●面對飼育員的要求,當時的我不能諒解

這樣的生命教育是野生動物救傷的標準法則,我們看的是環境,而非個體。但若面對動物園的動物或是寵物,評估的方式就需要學習拿捏。

在我工作的場所內,有一隻孟加拉虎,早期跟著馬戲團來台,卻因為骨骼發展變形而被棄置。收容近二十年,這頭年邁的老虎晚年飽受關節疼痛和慢性腎衰竭之苦,無法延續生命也無法再回到野外。為此,我不斷對飼育員耳提面命,不要等到牠痛苦不已了才考慮安樂死。然而,最不希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由於腎衰竭已到末期,老虎連吃、站都不行,保育員甚至可以在老虎不麻醉的情況下走進牠的籠舍。

一個下午,我實在不忍看牠緩慢步向死亡,堅持送牠離開。可是,平時照養牠的飼育員人在外縣市,隔天才能趕回來,希望能見牠最後一面。聽到身為飼育員還提出這樣的要求,當下的我十分不能諒解,憤怒地在電話中怒吼:「等你回來牠就死了!」並且掛上電話,不顧他的請求,立刻為老虎執行了安樂術,讓牠從一身病痛中解脫。

幾年下來,這個案例不時會浮現在我腦海。我逐漸想通,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或是一般人家裡養的寵物,出發點已經不再是大環境了,這個動物帶給照顧牠的人生命上的陪伴,不是非當事人的我可以體會的。若事情重來一次,我還是堅持當初的決定,但一定也會想盡替代方案,讓這個與動物最親密的人好好道別。我想,動物也會這樣希望。

●獸醫師想讓你知道:安樂死的標準評估必須包含生活品質和治療計畫,在疾病與衰老不可逆的情況下,若生活品質開始下滑,其實就是適合善終的時間點了。安樂死的重點在於安樂,讓動物在感受痛苦之前,運用適當的藥劑搭配,在沒有感覺的情況下離去。

●本文作者創辦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投入花東地區野生動物救援及環境教育。若您願意一起參與,請見:https://www.wildonetaiwan.org

綦孟柔

天生被動物吸引,逛了世界一趟才發現最美麗的生物就在台灣,被同事的一句「...

野生動物救援筆記 生態保育 綦孟柔

推薦文章

留言